地方志因其鲜明的地域色彩,展现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风貌,是地域文化最丰富的载体之一,是了解熟悉地情、民风的重要渠道。地方志内容丰富,上至天文气象,下至地理矿藏,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体,具有其他出版物所没有的完整性、系统性。1月9日,湖北方志馆正式开馆,标志着湖北省级实体方志馆和数字方志馆“两阵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将进一步夯实我省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方志馆建设、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四大基础,进一步筑牢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根基。
承继方志编修传统
湖北志书编修形成体系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地方志是赓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揭示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构建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湖北是地方志编修大省。楚国的《梼杌》是方志的重要源头之一。章学诚、王葆心、朱士嘉等方志大家均在湖北有修志实践并形成了重要的方志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编修地方志的高潮。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地方志工作部门传承弘扬地方志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工作,先后进行了两轮修志,编纂出版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新方志,产生了一大批地方志新成果,地方志工作正从“一本书主义”向志、鉴、馆、网、库、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转型,在记录和传承湖北历史、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以文化人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湖北省首轮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编纂工作自1980年开始,于2000年底全面完成,记事时限为1840年至1985年,共出版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83部153册。
湖北省第二轮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书编纂工作自2005年开始,于2020年底全面完成,记事时限为1979年至2000年,共出版编纂《湖北省志》1部,市(州、林区)志17部,县(市、区)志97部。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定: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简称“两全目标”)。截至2020年12月,我省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志书已全部完成出版;117部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2020年卷全部出版,标志着湖北省全面完成地方志“两全目标”任务。为此,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向省政府发来贺信。
2014年,我省拓展志书编纂领域,启动全省镇村志编纂工作,使传统的地方志书由省、市、县三级延伸到省、市、县、镇、村五级,已出版镇村志数百部。湖北积极参与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和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京山县《三阳镇志》等一批镇志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宜都市《青林寺村志》等一批村志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
我省积极开展部门志、行业志和特色志的编纂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已出版《湖北省人大志》《湖北省发展改革志》《湖北高校志》等系列行业志、部门志,以及《湖北省湖泊志》《黄鹤楼志》《荆江堤防志》等系列特色志。联合省水利厅编纂的《湖北省湖泊志》,全面记述了湖北省755个湖泊的自然地理、历史变迁、生态环境、治理开发、湖域特色等各方面的情况,是全省湖泊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威资料,获第三届省政府出版奖。
镇村志、部门志、行业志、特色志,与两轮修志出版的三级地方志书共同构成了湖北地方志编纂工作体系,成为记录和传承全省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年鉴编纂覆盖市县
地情资源开发服务大众
《湖北年鉴》由省政府主管,一年一册,公开出版。自1989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出精品、创名牌,编纂质量不断提升。在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获二等奖。
在坚持做大做强《湖北年鉴》的同时,我省深入推进市、县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全省17个市(州、林区)、99个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自2020年实现编纂出版全覆盖,编纂工作进入常态化。
湖北稳步推进行业年鉴、部门年鉴编纂工作,《湖北发展改革年鉴》《湖北卫生年鉴》《湖北建设年鉴》《湖北安全生产年鉴》《湖北教育年鉴》《长江年鉴》《武钢年鉴》等一大批行业年鉴、部门年鉴陆续推出。全省已基本形成以三级地方综合年鉴为主体,行业、部门等多种年鉴同步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湖北地方志系统在编纂志书和综合年鉴等志鉴基础上,综合利用方志资料,结合社会现实需求,积极开展旧志整理工作,组织编纂了一系列地情类丛书。
我省在国内首创“要览丛书”编纂工作,以新编志书成果、历代旧志和历年年鉴为基础,精选精编了简明湖北省情读物,实现了全省、每个市州、每个县市区各1册。编纂“湖北要览丛书”的经验,在全国方志工作会上作了交流。
湖北持续推进旧志整理工作,整理出版《襄阳府志》等多部旧志,并赴海外开展湖北历代旧志调查和交流活动。
全省地方志系统利用方志馆平台和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大力挖掘和宣传地方文化,展示湖北省情、市情、县情,让社会各界更多更好地了解湖北的历史与当下。
建设湖北方志馆
夯实实体数字两大阵地
方志馆建设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方志馆作为集收藏、展示、开发、利用方志文献于一身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地情、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兴建方志馆已成为许多省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之一。
湖北省图书馆具有建设方志馆的良好条件。省图书馆现藏旧志3300余种5500余部,历代湖北方志基本完备;现藏新修方志12000种、20000余册,基本覆盖了湖北解放后各个地、市、县不同时期所修志书,既有综合志,也有如水利、民政、交通、教育等专业志。2021年,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依托湖北省图书馆建设湖北方志馆。省图书馆将现藏方志文献和原省方志办移交的方志文献进行集中统一分类、编目、上架,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湖北方志馆。
湖北方志馆设置方志文献借阅专区、读者服务区、方志数据电子查询区、文献研究成果展区等,为读者提供借阅等服务。方志馆还拥有万方新方志(库)、爱如生中国方志库等商业数据库、自建了湖北地方志专题(库)、湖北通志(库)、湖北方志库等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线上线下查阅。同时,每年将对实体方志馆收藏方志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不断充实数字方志馆内容。
用好湖北方志阵地
推动方志事业提档升级
湖北方志馆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方志馆打造成为展示湖北历史文化的窗口、教化育人的基地、记录历史的宝库。丰富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方志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加强馆藏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搜集综合志鉴、乡镇村志、部门志鉴、专业志鉴、特色志鉴、地情书籍以及整理湖北各地历代旧志等多种方式不断促进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拓宽地方志工作领域,激发方志发展活力。
强化方志馆信息化工作。创新理念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展示湖北省情、地情,让社会各界更多更好地了解湖北的前世今生,记录好时代画卷,记录好奋进征程,记录好湖北足迹,讲好湖北故事、中国故事,提升湖北地方志工作在全国的地位和形象。
提升科学规范管理能力。推动方志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丰富馆藏资源,凸显“地域性”,在方志馆建设、布展、运行、管理以及数字方志馆建设、方志文化宣传、地情资源开发利用上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