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江岸区法院深入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精神,扎实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年”活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贡献司法力量。
“法润江岸” 激活优化营商环境牵引力
充分发挥党建牵引作用,以“法润江岸”特色党建品牌引领思想破冰,持续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稳商、安商、暖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守正创新,提升文化素养和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能力水平。
千方百计提高司法效率,坚持涉企案件快审快结,引导市场主体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解决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中小微企业立案“容缺受理”机制,成立涉企案件速裁、速执团队,今年以来适用小额诉讼、简易程序审理民商事案件18429件、占比85.8%,对涉企执行案件集中快办、集约送达,涉企案件执结用时同比缩短18.26天,执行到位金额10亿余元。
落实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依法慎用财产保全措施,灵活运用“活封”“活扣”等善意文明执行手段,创新债权转让、融资偿债等财产处置模式,探索守信激励机制、信用修复举措,将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强化审判流程监督管理,以开展“全面提升审判执行效率”专项活动为契机,对涉企案件审判质效、办案效果进行常态化监管分析,严格涉企案件审限变更流程,清结长期未结涉企案件172件,将可能对营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重大复杂涉企案件纳入“四类案件”监管范围。
主动邀请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涉企案件专项评查,今年以来民商事案件平均自然用时同比缩短25天,服判息诉率达89.87%。
创新驱动 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障力
打造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升级品牌,服务保障科技自立自强,让“江岸模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强后盾。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重视涉长飞光纤、豪迈电力等科技企业商业秘密罪案件审理,审结涉“贵州茅台”全省首例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涉“樟树港辣椒”地理标识新型案件等,激励和保护创新成果。
联络共治,与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合作管理,联合江岸区、黄陂区、新洲区市场监管局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形成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厚植保护土壤,积极回应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需求,坚持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举办公开庭审、发布典型案例,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多牛世界”举办论坛,共话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法官做客“周二之约”云端解答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引导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弘扬尊重创新、尊重知识的社会风尚。
需求导向 扩大司法精准服务辐射力
聚焦急难愁盼,加强沟通联系、延伸司法职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精准的司法服务。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制定服务江岸区“531”产业体系升级的意见及实施方案,增强营商环境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搭建服务平台,在辖区浙商大厦、平安金融中心等21个亿元楼宇实现“楼宇经济”法官工作站全覆盖。在武汉城建集团、工科院科技园等设立巡回审判点、司法服务站,入驻企业、社区共建诉讼服务站,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优化服务举措,出台《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十条举措》,携手省金消保协会,发出全省首份《“优化金融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 助力中小微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倡议书》,发布全市首份《涉企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
主动邀请三峡集团、泰康人寿等企业座谈交流,举办“预防职务犯罪”区国资公司专场,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捷科技、征原电气等“零距离”把脉问诊,实现司法服务更宽更广辐射。
“共同缔造” 强化营商环境共建支撑力
主动参与和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主动“引进来”,组建涉企案件诉前调解团队,分设金融、物业、交通事故、综合调解小组,吸纳有专业背景的特邀调解组织56家、特邀调解员246名,按性质归口调解涉企纠纷9612件,调解成功5985件、同比增长69.4%,成功率62.27%;就某物业纠纷发出首份诉前调解阶段司法建议书,促使227户业主主动缴清物业费66万余元,入选“武汉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选编”。
积极“走出去”,在区矛调中心设立法官工作室、涉企纠纷工作室等,选派专业团队常驻开展工作,与省金消保协会、区工商联等签订合作备忘录,入驻以来“一揽子”调处涉企纠纷249起、调解成功率64.7%。
下一步,江岸法院将继续把深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司法成本,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努力让审判执行工作成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标志。(周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