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态农业和大健康项目获评咸宁市第三届‘南鄂英才’A类人才项目,接下来要加强市场调研和规划,力争早日在咸宁落地,早日进入产业化。”第三批“南鄂英才”——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刘俊松在咸宁市第三批“南鄂英才”表彰会上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站在“十四五”规划的起点,正向着“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目标冲刺的咸宁,更是需要人才的支撑。
在“引”上下功夫
产才融合活力竞相迸发
打响引才聚才品牌。2020年12月22日,咸宁市举行第三批“南鄂英才”颁奖仪式,为16位“南鄂英才”颁发高层次人才认定证书和“人才绿卡”。“南鄂英才”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作为咸宁靶向引进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重要载体,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实施3年,不仅成功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携项目来咸宁创新创业,更重要的是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咸宁市委组织部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赶上了好时代,有很好的环境可以放飞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为企业和地方产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三批“南鄂英才”——咸宁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忠说道。
2020年以来,该市还相继举办了第四届“南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2020“一带一路”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院士专家咸宁行暨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等一批引才聚才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刘仲华等44名专家来咸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成果对接,成功引进领军型人才20余人,促成签订项目意向落户协议30个。
畅通人才供需链条。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当好“店小二”。组织全国有影响力的6家人才中介机构上门服务,协调16家省内高校精准推介,为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0余人。积极对接省级院士专家、“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70余人到该市企事业单位和基层一线组团式教帮扶,共解决生产技术难题30余个,促成校企合作项目11个,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能。选派31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科技副乡长和农技推广服务特聘员下乡进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成果转化指导,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先后推广新技术241项、新品种233个,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46个,培训农民4.5万人次,带动农户就业16319人(其中贫困户4390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吸引人才项目回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百名商会会长进咸宁”系列活动,创办“市长会客厅”,与湖北或咸宁籍的全国知名商会会长和民营企业家进行“云上对话”,共话发展,促进人才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深入实施“南鄂校友资智回归”工程,组织开展校友走访联谊互动活动,建立8个在外校友分会,柔性引进40余名知名校友担任市内相关高校客座教授,助推产学研合作,并成功推动咸宁籍企业家、湖北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宝生投资19亿元在咸宁建立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
在“育”上补短板
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补齐基层人才短板。针对基层治理和公共卫生人才短板,咸宁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持续开展“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全年分别招录学员450人和178人,其中“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招录贫困村学员120人,实现全市192个贫困村学员培养全覆盖,“一村多”人才培养经验得到了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有关领导肯定,并在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进大会上向全国推介推广。
建优人才发展平台。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推进人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20年获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1家,省级众创空间备案2家,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市级创新平台84家。咸宁市成功获批“科创中国”首批22个试点城市之一,且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地级市,全市人才发展平台不断优化,人才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咸宁注重各领域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围绕产业需要,聚力培育一批“咸宁工匠”“技能大师”,组织开展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暨“咸宁工匠”评选大赛,吸引超过2500名技能人才参赛,评选出各领域“咸宁工匠”18名,推荐4名技能大师获评“荆楚工匠”称号。通过培训辅导、现场实践、远程教学等方式,培训青年科技人才、卫生医疗人才、社工人才等各类人才1.1万人次,有力提升了全市各领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在“留”上出实招
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刚入不惑之年的博士万海峰,2020年通过咸宁“招硕引博”工程从千里之外的广西来到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到咸宁来工作,不仅有良好的干事创业平台,还有安家费和生活补贴,并且帮助解决了配偶工作问题,在咸宁工作很安心很舒心,幸福指数很高。”万海峰满怀感动地说道。
为了留住人才,咸宁市委组织部还结合重大节日节庆,通过上门走访、跟踪回访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在咸专家人才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人才配偶就业和子女上学等“关键小事”。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采取配建一批、腾退一批、转化一批、新建一批“四个一批”的方式,筹集人才公寓1429套,做好来咸宁就业创业人才住房保障,引导人才在咸宁成家立业、安居乐业。
良好服务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支撑。咸宁市不断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修订印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各单位人才工作职能职责,实行人才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管理,实行单月例会、双月督办、不定期通报的调度机制,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
咸宁人才
工作品牌
“南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南鄂英才”评选
院士专家咸宁行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
“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
策划:王江
撰文:杨昌 杨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