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陵县郝穴镇荆江大堤一处防溺水监测点场景。 (受访单位供图)

石首全市15个乡镇游泳池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摄)

洪湖市在防溺水工作中,安排人员检查救生设备。 (洪湖市委宣传部供图)

防溺水知识知多少 快来扫码答题

每年汛期,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会同2000余名长江义警开展“两江”救援值守,常态化部署沿长江、汉江的22个救援值守点,共同开展安全巡查、值守瞭望、宣传劝导和应急救援工作,为市民、游客守住亲水安全底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通讯员 成顺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魏萌叶
通讯员 戴军 刘甜 但唐静
又是一年暑期到,防范农村未成年人溺水,成为每年一度的“生命保卫战”。
湖北全社会总动员,构建人防+技防的机制,密织防溺水网络。在供给端,县市区积极建设亲水平台和游泳场所,给农村孩子提供一个戏水的去处;在需求端,各地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七月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全省防溺水重点区域,看到很多地方的水域都设置了警示牌,也配置救生圈,不少地方投入资金建立高清摄像头,输入学生人脸图像,可以实现智能远程喊话,还有些地方发动志愿者建立巡防队伍……
这是一堂能救命的安全课
7月9日上午,《一堂能救命的安全课》在郧西城关中学开讲。十堰市应急局宣教中心工作人员在课堂上播放真实溺水视频,讲解自救知识,互动回答学生问题,增强学生对陌生水域的警惕性,熟记“防溺水六不准”要诀。
课后,学生们还参加了情景剧《危险邀约》。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高声拒绝“不去,危险,我就不去!”让模拟性的危机情绪体验,帮学生记牢防溺水知识。托管班初一学生李尚阳说:“通过观看视频和参演情景剧,我们知道了防溺水的重要性,暑假我坚决不会一个人去野外游泳。”
十堰市应急管理局对2.1万名学生进行测评分析,参与学生对防溺水核心要点掌握率达97.5%。96%的学生坚定拒绝野泳邀约,94%的学生掌握正确呼救方式,90%的学生能规范表述溺水应急处置流程。
十堰市应急局总工程师肖军介绍,6月以来,十堰市应急局会同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建立重点人员数据库,将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居住地邻近水域的学生纳入数据库,制定“校全覆盖+托管延伸”双线计划。十堰市应急局宣教中心还组织民间救援队伍、高校志愿者,在全市10个县市区选取示范点位开展“防溺水安全公开课进校园”活动。
“6月份以全市中小学校为重点,7月学生们都放假回家了,防溺水教育的重点开始向农村希望小学及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过渡。”肖军说,他们将在十堰市全部220个暑期托管班全面开设防溺水安全课程,让农村孩子掌握防溺水知识和技能。
游泳技能培训下沉到池边
7月1日,石首全市15个乡镇建成的游泳池同步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久合垸乡政府旁,一个拼装式游泳池内,孩子们在教练带领下,开启游泳第一课。
“身体放平,让自己漂起来。”“教练,我怎么漂不起来……”教练马上靠上去,手把手教孩子如何放松呼吸,放平身体。
在石首市东升镇新建的泳池内,数十名孩子在水花中练习基础动作,安全员手持救生杆全程巡视,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捕捉每一处细节。
今年夏天,石首全市的农村小孩都有了游泳的去处。各乡镇准备好校车接送农村孩子,游泳场所有专业人士看护。同时,有些乡镇街道还联合培训机构,把游泳技能培训送到每个乡镇游泳池边。
石首市教育局局长周兴胜介绍,以前石首夏季防溺水,往往通过发传单、立警示牌、巡河湖等,在“防”和“堵”上下功夫。今年当地转变工作思路,以“疏堵结合”替代传统“一刀切”的禁泳模式。这个“疏”,就是各乡镇建设的免费游泳池,既是孩子们玩水的好去处,也是学游泳技能的课堂。
为解决游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石首市按照体育管理部门的要求,为各乡镇培训了一批游泳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打造了“人才+设施+教育”的立体化防溺水工作体系。
今年,荆州多个县市区开放游泳馆,开展公益游泳服务与技能知识培训,让孩子们安全玩水,从源头上防范溺水事件发生。
AI预警喊你离开危险区
“请张某某尽快撤离危险区域,已通知你老师和家长……”7月3日,江陵县郝穴镇荆江大堤一防溺水监测点,“监控神器”发现学生在水边逗留,迅速发出警告劝离。
这套能“直呼其名”的监控神器,是2024年江陵县打造的“防溺水安全守护平台”。
江陵县综治中心主任王元杰介绍,当人员进入危险水域警戒区,摄像头会自动触发警报,喇叭喊话提醒人员尽快离开,同时指挥中心大屏弹窗提醒工作人员加强防范。若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进入危险水域警戒区,摄像头会抓拍并自动跟踪,进行人脸识别,除云喇叭喊话外,同时发出短信和语音电话通知学校老师和家长。
“之前,我们已将全县2万多名学生人脸信息接入平台,大大提升了重点人群防溺水预警效率。”王元杰说,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县66公里长江岸线上的55个监测点位,以及39个乡镇水域监测点位。
据统计,一年来,江陵县防溺水安全守护平台共预警28.7万次,对青少年预警1615次,有效预防溺水事件发生。
今夏,荆门也开始启动技防手段,在凤凰湖、天鹅湖、漳河流域等重点区域300余个风险点位安装摄像头,并部署智能AI识别功能,实现水域异常行为的实时监测。
荆门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王梦介绍,水域摄像头监控到人员靠近危险水域后,将自动推送到智慧平台,盯屏值班人员研判确认后,迅速通过一体联动平台启动应急响应,同步推送至水域所在地的村社干部、驻村辅警、水域责任人和志愿者,通知他们迅速赶赴现场。7月9日19时39分,视频监控监测到5名未成年人到天鹅湖戏水,随即触发告警,相关信息推送至水域责任人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劝离。
王梦说,这套防溺水智能系统能实现“市级智能感知喊话—县级盯屏值守—属地现场劝离”三级叫应闭环机制,有效提升防溺水事件处置效率与精准度。
110、119、120同步响应
“东洲桥下出现异常情况,请注意!”6月30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收到水域险情预警信息的赤壁市红十字会迅速展开行动。一支由救援和医疗人员组成的小分队迅速出发处置,不一会,两名在桥下准备下水的学生,被劝退。
“小朋友们,知道溺水时不能慌张,要大声呼救并尝试抓住漂浮物吗?”7月1日,赤壁市木田畈社区公益课堂上,红十字志愿者化身“安全导师”,展示防溺水专业装备,进行情景问答互动,将“远离野外危险水域”“同伴落水勿盲目施救”等防溺水核心要点融入其中,朗朗上口的防溺水口诀,让孩子们容易记住。
当天傍晚,赤壁红十字水上救护志愿服务队在陆水河岸开启暑期水域巡护值守行动。这支由专业救护员、退休教师组成的志愿队伍,正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劝阻在危险水域附近玩耍的居民。
去年以来,赤壁市红十字会主动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与应急、公安、教育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红十字救援队成功纳入全市应急体系,与110、119、120形成“三同步”响应模式。无论是涉水险情、预警信息,还是重点隐患点位,都能实现第一时间互通,让信息传递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赤壁市红十字会已累计开展33场防溺水公益宣讲活动,覆盖19000人次。红十字会还组建了54人的水上救护志愿服务队,下辖救护宣教、防溺巡护、桨板救援、水上救援、心理疏导等5个志愿服务小组。
赤壁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赤壁市着力构建一体化防溺水工作体系,交出连续两年“零溺亡”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