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法律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2024年以来,咸宁市县两级检察院扎实推进检察入驻综治中心工作,通过设立检察工作室等,让检察服务走向田间地头、社区巷陌。自入驻以来,该市检察机关依托综治中心共化解矛盾纠纷473件,收集了一批监督线索,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动能。
嘉鱼县张师傅因施工纠纷打伤远房表亲李师傅,该县检察官没有简单一诉了之,而是联合当地综治中心搭建调解平台,经耐心调解,最终李师傅降低赔偿要求,张师傅诚恳认错,达成刑事和解。在通山,租客阮某与房东起冲突致房东受轻伤,检察官在综治中心召开检察听证会,促成“赔偿+社区服务”的和解方案,当事双方握手言和。通城县购房者吴先生遭遇“一房两卖”,驻综治中心检察工作室检察官联合律师、调解员,组织7轮协商,达成调解协议——吴先生补交5万元装修款,开发商将同栋已装修的房屋交付给吴先生。崇阳县余先生因制止非法电鱼被殴受伤,加害人无力赔偿,该县检察院联合综治中心核实余先生家庭困境后,为他申请了2万元司法救助金助他渡难关……
2024年以来,咸宁市县两级检察院还依托综治中心履职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84份,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咸安区人民检察院发现“探店达人”乱象后,在综治中心召开听证会,厘清监管职责后,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整治,查办相关案件4起。
全市综治中心检察工作室还结合各地实际,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取得实效。
“人民检察必须赤心为民。”咸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廖旭表示,从接待群众到化解纠纷,从线索收集到社会治理,综治中心检察工作室已成为检察机关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和“前哨站”,全市检察机关将认真谋划更深入的融合,以“如我在诉”的司法情怀和“治未病”的监督智慧,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基层治理的土壤里,努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法治阳光的滋养下,结出更多惠民利民的硕果。
(李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