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老祖宗的“九九乘法表”长什么样 ——走进“家国信史——长江中游简牍文物展” 2025年06月20日

云梦睡虎地西汉简《十二年质日》

里耶秦简 “迁陵以邮行洞庭”

《秦简牍合集》

益阳兔子山9号井出土 《秦二世元年诏书》(正面)

益阳兔子山9号井出土 《秦二世元年诏书》(反面)

随州周家寨墓地M8出土简牍“禹汤生子占”篇

里耶秦简“九九表”(正面)

里耶秦简“九九表”(反面)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付雅倩

6月6日,“家国信史——长江中游简牍文物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幕。来自湖北、湖南的珍贵简牍文物220余枚及其他相关文物20余件(套)惊艳亮相,是长江中游简牍文物和简牍研究的首次集中展示,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从简牍中读懂家国信史

中国古代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简牍是主要的书写载体。就考古所见,简牍主要流行在战国、秦汉以至魏晋时期,大致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纸质的写本和刻本文献,在中华文明发展、传承的脉络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学术价值。

我国发现的简牍主要集中在湖南、甘肃、湖北等地,长江中游是简牍出土最为密集的地区。迄今为止,中国共出土简牍约30万枚,湖南约15万枚,湖北约3万枚。其中发现于湖北的包山楚简、郭店楚简、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等,都是震惊国内外学界的重大发现。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本次展览集合湖北、湖南7所文博机构的无偿支持,展出的简牍,从战国楚简到秦简牍、两汉简牍和魏晋简牍,年代序列齐全;内容则包括文书、簿籍和多种书籍,相当丰富,有不少是举世闻名的简牍珍品。

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马代忠介绍,此次展览中,长沙简牍博物馆精选33件(组)珍贵文物,涵盖西汉、三国时期的官府文书、户籍簿册、司法案件。其中,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嘉禾吏民田家莂”系统记录了孙吴政权对长沙郡的赋税管理,堪称古代基层治理的“数据档案库”;渔阳墓的漆木器,则以鲜活笔触勾勒汉代生活百态。“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湖湘文化与荆楚文明血脉相连的纽带。”马代忠说。

胡亥篡位也许有“反转”

一片片简牍,串联起中华文明有迹可循的“家国信史”。这些重要的简牍发现,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珍贵注脚,帮助我们一次次走近历史,一次次接近历史的真相。

展柜中,来自湖南益阳兔子山的“秦二世元年诏书”,引发观众对胡亥篡位是否“反转”的思考。

秦二世而亡,其原因众说纷纭,但《史记》中,秦二世胡亥通过“沙丘之变”篡位的故事深入人心。后世谈及公子扶苏,无不深感遗憾与愤恨,谈及胡亥,则多认为他“得位不正”,是“加速秦朝衰亡的罪魁祸首”。

“秦二世元年诏书”颁布于秦二世胡亥继位后第一年的第一个月。文告“朕奉遗诏”,强调秦二世继位的合法性。诏书还写道,胡亥下令解除流罪,对百姓及基层官吏予以惠待,宽抚四海。这些安抚百姓的政策与秦二世昏庸统治的印象相差甚远,令人不禁重新审视这位末世帝王的历史形象。

出土简牍记载的史事与史书相悖,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历史书写。另外,作为第一手的出土文献材料,简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世文献中的部分缺失。

展出的《缁衣》是湖北郭店楚简中唯一一篇有传世本的儒家文献。“缁衣”指的是黑色的朝服,《缁衣》主要探讨为君之道。传世本《缁衣》为《礼记》中的一篇,共二十五章,郭店《缁衣》只有二十三章,章序也与《礼记·缁衣》有着明显不同。经对读研究,不难发现郭店《缁衣》文辞简约,传世本则相对详明,且有解释、疏通说明简本文字的特点,这应该是传世本《缁衣》成书晚于简本的痕迹。

郭店楚简经过专家们长达五年的艰辛整理,确定为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两篇,儒家典籍十四篇。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一经公布,便在海内外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

老祖宗的“九九乘法表”更简约

湖南里耶秦简《九九乘法表》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之一。

“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今天的《九九乘法表》以这两句为起始和结束。秦代老祖宗的《九九乘法表》则从大到小排序,自“九九八十一”始,结尾也不是“一一得一”,而是“二半而一”,即两个二分之一的和为一。

此外,秦代老祖宗的《九九乘法表》还崇尚简约。里耶《九九乘法表》共38项,有了“八九七十二”就不再列“九八七十二”,一乘以任何数都不变,因此只以“一二而二”为代表编入表中,从“一三而三”到“一九而九”都不编入表中。

寸简虽微,凡人不凡。与传世文献不同,出土简牍中不仅有大国叙事,也有小人物生平的细枝末节。

云梦睡虎地汉简中,连续14年的《质日》是西汉小吏越人的“日记”。“质日”在秦、西汉时期流行,通常以一年的历表为基础,记录公私事务,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日志或日记。

陈伟介绍,墓主越人来自南郡安陆县路里,长期在安陆县县署及阳武乡任职。14个年份的“质日”基本涵盖他的为吏生涯,通过解读这些简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法、时令,窥见地方小吏越人的生活往事,进一步揭示西汉前期地方行政的运作实态。

展览中,“中华第一长文觚”中纵横家筡游说秦王的故事、走马楼吴简中记载的官吏许迪贪腐案、里耶秦简“迁陵以邮行洞庭”中对文书进行接力递送……带领观众们从湘西里耶古城到长沙走马楼,从荆州胡家草场到云梦睡虎地,在惊世发现中领略中华文明时间线,历史的大事件和小细节交融,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加丰满、鲜活。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