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 2025年06月20日

新华社记者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领导和推动了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金融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长远谋划和有益探索,形成了大量原创性理念,开创了多项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源头活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血脉将持续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全局谋划金融发展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以长远的眼光,深刻把握金融的本质、定位、规律、功能等重大问题,着眼大局,系统擘画福建金融发展蓝图。

习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长远考虑,统筹全局”。

讲大局、谋全局,成为指导福建乃至全国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则。

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行实践之典范。

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立一个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地方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种金融成分并存、分工协作的特区金融体系,并在全国首次提出了“离岸金融”;

系统谋划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在“3820”战略工程中,专章制定了福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

……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金融实践着眼长远谋篇布局,为构建福建省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既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谋划,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这条道路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这条道路的价值旨归。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经济大合唱’,得有总指挥”“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强调“八个坚持”,并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放在首位。

“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同志对金融工作的深邃思考与实践探索,始终贯穿着“金融为民”的价值主线。

在福建,提出“建立起适应贫困地区妇女互帮、互学、互保、互督的小额信贷运作机制”;用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银行贷款,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

新时代以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有力支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推动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

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这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新时代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法宝。

立足实践要求:用好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宁德囿于林业生产特性和金融服务创新滞后,老百姓只能守着青山过穷日子。

如何把青山变“金山”?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一个思路:“我们能不能用活立木贷款?”以生长中的林木资源作为贷款抵押物,习近平同志这一设想为福建探索释放林权融资功能提供了新路径。

此后,在福建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抓住“钱从哪里来”等难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性作用,善于灵活运用金融工具、高效盘活各类资源,推动金融支持了一批重大工程。

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从福建走向全球的代表性民营企业福耀玻璃,曾在1994年因同时投资汽车玻璃与厂房等项目,导致资金链紧张,面临生存难题。

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指示下,当地政府协调福耀玻璃公司重组,成功化解了企业的资金危机。由此,福耀玻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之一。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习近平同志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一脉相承,不断深化。

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4000多家,广义货币M2余额超3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420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守底线思维: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守住风险底线,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

回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金融实践,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贯穿其中。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

华闽公司是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福建省驻港“窗口”公司。1997年,因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以及自身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公司经营出现巨额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福建省委、省政府经过权衡,决定对华闽进行重组,展开救助。习近平同志亲自出马,同相关方谈判,向国务院申请外汇指标,向银行申请购汇人民币规模。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努力,华闽公司重组成功,成为中资企业债务重组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经验,有效引领福建金融发展避过了前进路上的许多急流险滩。福建始终把守住风险底线作为金融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地方管控不住风险,不仅会搞垮辖区内金融生态、大伤经济元气,还可能直接影响全国稳定大局”“各地要立足一域谋全局,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

从处置“标会”风险到提出“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从地方实践到国家战略,习近平同志对金融安全的重视程度一以贯之,推动将金融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批影响大、带有紧迫性和全局性的突出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深化改革开放:打造面向全球的大国金融

率先建立经济特区金融体系、率先借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成立外汇调剂中心……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立足福建实际,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推动成立全国首家合资银行,引入融资租赁和国际贷款,推动建立经济特区金融体系……一系列开创性的实践引领金融工作走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之路。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一系列金融论述和实践,如同“金融种子”,在八闽大地生根发芽,为新时代金融改革开放厚植根基,奠定大国金融的鲜明底色。

41家外资法人银行、67家外资保险公司、5家外资独资券商……不断拉长的名单是中国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生动体现。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蹄疾步稳,纵深推进。

以改革激活力促发展——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资源精准高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多项资本市场制度变革,为科创企业提供良好金融服务和环境;不断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扎紧防风险“铁篱笆”……

以开放促竞争促繁荣——

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取消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管理、期货等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为下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一域可观全局,过去连接现在。

源于地方火热实践的理论活水奔涌激荡,为新征程上金融强国建设注入不竭的智慧力量。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据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