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介明 孟奇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当前,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2025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支点建设开新局的一年。对标支点建设要求,亟待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以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为主线,大力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打造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近年来,湖北加快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多项“湖北经验”在全国推广。《关于实施科创引领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的行动方案》从6个方面系统部署重点任务,旨在全面提升和强化创新策源能力。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制度文明的典范和激发创新创造的引擎,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与科技创新前端的深度融合,完善以知识产权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牵引的科技创新供给机制,可以更好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以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建成全国成果转化首选地。诚如一位教授所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差距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运用制度的经验。知识产权一头连接“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湖北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着力把湖北打造成为链接全国、辐射全球的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枢纽”。近年来,湖北通过盘活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积极搭建供需对接桥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和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持续建设全国成果转化优选地。面向现实,还要不断推动科研成果与人才、技术和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持续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转化体系,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以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构筑国际纠纷解决优选地。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武汉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湖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竞相落子。通过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环节的协同,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仅在2024年,多个医药领域的头部或知名企业,纷纷将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地选择在湖北武汉,湖北知识产权审判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的“优选地”。
以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创建全国创新生态示范地。要让各类创新主体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离不开高品质知识产权服务的强有力支撑。近年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在支撑湖北创新生态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用明显,全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数量不断增长。现已建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数百家,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窗口前置、关口前移、资源下沉。基于湖北创新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需求,有必要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创新主体提供规范化、便利化、精细化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打造“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加速创新要素流动—保障成果转化收益—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吸引高端资源集聚”闭环,助力打造活力奔涌的全国创新生态示范地。
以知识产权高水平合作建设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在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既是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也是贸易谈判的焦点议题。为此,亟待培养一大批精通国际经贸规则、熟悉技术发展前沿、善于企业管理运营的涉外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湖北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明显,是全国知识产权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因此,急需以全球化视野谋求高水平发展合作,广泛集成国内外知识产权智力资源,探索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在汉高校联合体共建“武汉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搭建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多功能平台,全力打造全球知识产权高端人才集聚地。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