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廿载求索路 自主育新章 ——解码天问教育集团的育人实践 2025年05月14日

2023年9月,倍受瞩目的天问高中五峰校区迎来了首批高一新生。

天问学生涂宏伟荣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全额奖学金博士学位),时值母校成立20周年之际,手写贺信以表祝福。

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夏5月,天问教育集团捷报频传:天问学生彭伟宸入选湖北省足球队,宜昌唯一;天问毕业生涂宏伟预录麻省理工计算机博士学位;天问毕业生丛昭宇、黄子悦荣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

二十春秋写丹青,三万桃李展笑颜。

自2004年创办以来,天问人创造了一个个自主求索的奇迹。

依托现代学校制度的确立与实施、自主教育体系的生成与深入开展,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导入并推行卓越绩效管理。2023年,天问教育集团荣获宜昌市三峡质量奖,这是经省政府批准,宜昌市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天问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民办学校。

自主教育体系 绽放育人芳华

建校20年,天问从最初300师生发展到如今万人教育集团,形成了“高端幼教、特色小学、优质初中、精品高中、魅力国高”特色品牌,涵盖“天问书院、夷陵天问、西陵天问、五峰长乐、秭归屈子”五大校区。

天问践行的“人人自觉发奋、人人自由发挥、人人自主发展”这一教育理念,有口皆碑。总校长高正华执教“自主课堂”,撰写“自主”系列论文,各学科教师积极研究“自主课堂”,“学术天问”等文化阵地开辟专栏。

“自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自主能力成为天问学生的标签。通过创建“自主班级”“自主课堂”,师生共写“成长记录”,天问学生更自主,更懂得主动学习和分享。

自主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丰硕。“自主教育研究”“小学科学各学段实验操作研究与实践”“‘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下学生自主力培养实践研究”等课题陆续出炉。“天问小学课改模式”享誉全国。天问初中市级“好课堂”比武连续两届分获七科第一、五科9人次一等奖(省级奖3人)。年年中考稳居城区第一方阵,高考近三年连续获得宜昌市教学质量奖。学生德育、心理、体育、美育等教育独树一帜,足球赛蝉联“市长杯”一等奖,民乐团屡屡惊艳亮相全国舞台。

外修育人生态、内修人文素养。全国首批特色示范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湖北省五星级学校、宜昌市文明单位、宜昌市首批教育质量奖、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基地……独具天问特色的自主教育体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现代学校制度 事业发展保障

天问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齐开足国家新课标课程、生活实践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体艺特色课程、自主研发国学课程、研学课程……务实的课程体系,助推学生多元化发展。

课程体系一校一品,硕果累累。西陵天问,“一体两翼”;夷陵天问,国学、阅读、数研,齐拓展;天问书院,大阅读、大德育、大国学、大社团,精彩纷呈。学校分年级、分学段开发了《诗润童心》《屈原文化读本》《屈风楚韵在原乡》校本教材。西陵、夷陵、书院系列课程在省级研讨会上进行专题分享。

“生活·实践”教育,卓有成效。学校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聚焦生活与实践,探索新时代育人新路径。面对“双减”政策带来的时代课题,天问交出了特色答卷:构建起“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的多元课程体系。利用五峰天问书院研学基地,开展自然生态资源课程、生活劳动实践课程、土家民俗文化课程、茶文化课程、中药材课程、红色文化课程。2020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年会在天问召开,2022年生活·实践教育校长高级研修班走进天问。

航天科技教育,屡获佳绩。宜昌首个“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落户天问。天问坚持科教创新,先后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刘勇等航天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开展专题讲座;“航天科技”校本课程激发科研兴趣。天问学子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通过院士课堂、航天校本课程,点燃了宜昌少年的科技报国梦。

卓越绩效管理 赋能内涵品牌

天问学校坚持实施“名师工程”,打造天问教师命运共同体,培养了一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天问的优秀师资队伍。

骨干教师扎根天问,“准名师、名师、首席教师”——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四课”大比武,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全国中小学杰出校长、全国民办教育优秀校长、全国创新型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骨干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风雨求索二十载,人才辈出代代强。

民办教育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天问用二十年实践给出了创新答案。

自2014年起,在两年一届的宜昌市“优课”竞赛中,天问学校每一届均有7人次以上获奖,位于宜昌市私立学校之首。

2023年,在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等活动中,阮允、翟群艳、熊萍、杜蕊菁等60多名教师再获省级以上荣誉。

2024年,在全国省市级优质课竞赛、国家级竞赛辅导与学术论文中,天问各学部又有131名教师获奖。

从新教师“一年入格、两年称职”的标准化培养,到“准名师—名师—首席教师”的阶梯式成长路径,再到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的干部选拔机制,天问已然形成贯通教师职业生涯的全周期发展生态。集团创新实施的《名师制管理办法》《后备干部选拔制度》《青年教师三年培养方案》等十余项制度,打破论资排辈桎梏,让300多名教师通过竞聘走上关键岗位。如今,集团拥有10位首席教师、186位名师、129位准名师,高级职称占比28%,构成稳固的“人才金字塔”,让天问名师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共同体。

正如从基层教师成长为集团董事的伍月铭所言:“在天问,三尺讲台永远是我们最大的舞台。”从初登讲台的青涩教师,到省级教学能手,再到全国优秀班主任,伍月铭的成长轨迹颇具代表性。

天问教师尽职尽责,家校合作协同育人。重视学生需求,强化师生、家校关系。各学部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通过学生座谈会、校长信箱、心理咨询、家长开放日、热线电话等多种途径,搭建立体化交流平台,加强师生家校联系,增进家校契合度。天问学子五育融合、全面发展,家长满意度达98%。

通过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导入卓越绩效科学管理,梯队培养教师队伍,实实在在促进了天问教育高质量发展。

漫步天问校园,民乐团的丝竹之韵与足球场的呐喊声浑然相和,心理咨询室的温情暖光与实验室的精细仪器交相辉映。校园里,既有蝉联“市长杯”的足球健儿在操场奔跑,也有全国艺术新星在弹唱;这里既有深耕“生活·实践”教育的劳动基地,也有培育科创种子的航天科技基地。这种五育融合的育人生态,正是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的生动诠释。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天问勇担使命,创建国内首家乡村教育综合体。通过公益托管、生态高中等项目,让优质教育资源润泽五峰山区。这种“教育反哺乡村”的有力实践,展现出民办教育的社会担当。

从天问初中毕业到宜昌市一中和夷陵中学后,斩获高考优胜者的学生有魏子豪、蔡雨彤、胡博文、李嘉敏,还有20余名学生进入清华、北大。天问初中升入重点高中及天问高中的学生,考入985、211等名校的有5000余名,进入英国、美国等世界名校的有300余名,天问为社会培养了近2万名综合型人才。

涂宏伟回忆,正是中学时期参与天问编程社团的经历,激发了他投身人工智能研究的志向。如今,这位未来的麻省理工计算机博士,仍保持着每周与天问母校教师线上交流的习惯。

从三峡之滨唱响荆楚大地,天问教育集团用二十年求索证明了:民办教育不仅可以突破发展困境,更能够成为教育创新的策源地。

天问求索之路,既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时代回答,更为中国民办教育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范式。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天问用自主教育的星火,照亮了数万宜昌学子的成才之路。

(文图: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