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溪花廊景区十里河田风光。

滴水涯旅游区流泉飞瀑、滴水梦境玻璃观景平台。

游客从天空之境观景平台俯瞰仙岛湖千岛胜景。

新塘茶园采摘春茶。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黄石旅游看阳新”——被誉为“百湖之县”的阳新,既有山水之美,又得人文之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明显。
发展旅游业,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路径,更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足以担当“以一域精彩点亮全域之光”的重任。
近年来,阳新县把文旅产业发展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认真谋划,并付诸生动实践,通过文旅融合丰富和健全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加强项目建设、促进消费扩容,着力打造支柱产业,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纵观近年阳新旅游产业发展,不仅“年年精彩”,更呈现出撑竿跳高、井喷发展的独特“阳新旅游现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阳新篇章贡献力量。
史成书,景入画,物满园
好一个“山水诗话”新富川
春分时节,湖北阳新龙港镇“红军街”游客络绎不绝,人潮涌动。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龙港红军烈士陵园3011名红军无名烈士墓前,不时有神情肃穆的游客,默默地敬献鲜花,深深地鞠躬后奔赴远方。
王英镇王平将军红色文化园,几位从南昌而来的游客驻足沉思。
红色旅游“思”阳新——
追光、寻根、溯源,慕名而来的无数游客们用脚步丈量血染的富川大地,看一看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默默思念,看漫山风景别样红。
作为湘鄂赣边区革命斗争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阳新县革命岁月历史峥嵘,20多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走出了王平、彭方复、王义勋等20多位开国将军。
人文旅游“读”阳新——
阳新县是全国有数的古县之一,素有“山川毓秀连吴地,人物风流耀楚天”的美誉。历代走出184位进士,是名昭荆楚的“进士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采茶戏、阳新布贴享誉一方。
自西汉建县至今2200余年,以兴国州之名管辖周边几个县达536年,辉煌历史近2000年。伍子胥在此饮马,骆宾王、苏轼在此题诗,岳飞、甘宁在此御敌。
时至今日,阳新境内仍保留有儒学垴、文峰塔、城隍庙、文昌阁、沧浪亭、恩波桥、山川坛、桃花庵、接官亭等古建筑,阳新县志记载“阳新八景”,至今依稀可窥见其中盛况。
荆楚至味“品”阳新——
幕阜山脉为骨架,长江富水为血脉,数百湖泊为眼睛,富川大地如同一个巨人,化作绿水青山,千百年来源源不断馈赠丰厚的物产。
一年四季,水稻、小麦、油菜在这里拔节生长;柑橘、茶叶、油面在这里精制细作;阳新、鳙鱼、小龙虾从这里走上全国各地寻常百姓家中的餐桌。
中国油茶之乡、苎麻之乡、全省产粮大县、油菜大县、水产大县——在武汉都市圈中,阳新扮演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角色。
[~公式~]汤、银鱼、鳙鱼、螃蟹、折子粉、油面、山茶油、茶叶、山野菜、豆腐……民以食为天,阳新大地以物产之富,味道之鲜,无时无刻不在刺激和满足人们的味蕾。
山水之美“悦”阳新——
美乎哉,美也!
或是身登天空之镜,居高临下,湖面1002个岛屿如同碧螺,星星点点,美若梦幻;或是探幽地下,零距离感受亿万年来形成的钟乳石奇观,感受这颗星球的浪漫与沧桑;或是车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最美乡村公路”;或是置身油菜花海,享受田间地头大自然的生机和美好……
山水间,时光里,处处皆成风景,路路笑语欢歌。
因厚重的人文历史,阳新构建起璀璨荆楚文明的一角“支点”。
因独特的山水禀赋,阳新诠释出山之雄浑和水之灵动。
因丰厚的物产资源,阳新“食力”出圈,展现楚菜的辣劲和鲜香。
因绝美的自然风光,阳新不仅仅始于“颜值”,更终于内涵。
“趁年轻,来阳新!”
“百湖阳新,一见倾心!”
随着越来越多展现“阳新范儿”的标签走热,阳新文旅始终保持极高的热度和美誉度,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涌入阳新打卡。
登天空之镜,探百洞之幽,观候鸟之迁,尝[~公式~]汤之鲜,领略山水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盛、感受物产之富饶,兴致冲冲而来,收获满满地走,留下舒心的开怀大笑。
阳新县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显示,2024年阳新县文旅综合数据抢眼,全县共接待游客11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6%,两项指标均在黄石市领先。
梦为马,图上墙,棋落地
好一幅激情创业“狂飙图”
旅游的核心是文化,旅游的载体在山水,更在活生生的人。
阳新旅游,既有古色文化的浪漫底蕴,也有红色文化的抗争奋斗,更有绿色生态的山川载体。
一红、一古、一绿“三原色”互相碰撞,必将擦出耀眼的火花。
面对旅游领域如若珍宝的资源禀赋,该如何深耕资源,讲好阳新故事,在湖北建成支点战略中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阳新文旅答卷?
以梦为马,创意、梦想、激情和坚守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武鄂黄黄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中的县域拼图之一,阳新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以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为推进湖北加快支点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阳新县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切入点,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域性带动就业,推动实现百万老区群众实现共同富裕远景目标。
只要脚下有力,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从2015年到2024年,阳新县旅游接待人数从225万人次猛跃到1157万人次,10年旅游综合收入增加近10倍之多。
尤其是从2022年起,旅游收入实现3年3个“撑竿跳”,分别达到 27.84亿元、50.75亿元和63.95亿元,发展态势呈现“井喷”态势。
“何以旅游强县?以何旅游强县?”作为阳新县旅游发展资深顾问,武汉轻工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周霄教授深有感触:阳新旅游发展的20年,政府搭台,挂图作战,能人唱戏,群众参与,形成了独特的“阳新旅游现象”。
“阳新旅游现象”是什么?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教授经过长期调研后得出几个观点。
一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自上而下发力并坚持;二是几大重点旅游景区投资者均为阳新本地人,鲜少外地大资本和国有资本介入;三是带动作用极强,一个成功的旅游项目往往带活了一方发展,并且起到了极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人不负青山,青山必不负人!” 阳新县委书记、县长杨波说,阳新文旅的蓬勃发展,是这些年阳新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也是大自然给予阳新最好的馈赠。
这些年,阳新县委、县政府在支持文旅产业发展领域频出实招,既有“高屋建瓴”,又有“实处落子”;既有“真知灼见”,又有“真金白银”;既有“战略部署”,又有“针线功夫”。
美丽动人的网湖湿地、莲花湖湿地公园;仿若仙境的仙岛湖、百洞峡地下奇观;金玉飞溅的滴水涯瀑布、引人深思的龙港红色文化小镇……
一座山、一汪湖、一个洞、一道瀑,不造盆景造实景,阳新旅游人激发了无穷的创造力,用创新和创意造就了一处处经典力作。
壁立千仞,江水流中,静湖无言。唯有一艘劈风斩浪的游轮,千磨万击还坚劲,在潮流中奋力狂飙!
人联心,路联网,内联外
好一个“旅游+融合”大发展
随着国家将文旅产业推向愈加重要的位置,文旅产业在国计民生中扮演的角色亦愈发重要,成为“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县之大局”。
在阳新县文旅战线工作20多年的老文旅人王贤广认为,旅游既要有大江大湖大棋盘的大格局,又要有内联外通的大胸怀,还要有大融合齐发展的大战略。
他说,必须把文旅工作融入全省全市文旅行业发展大势、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来,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文旅工作。
当前,阳新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定位。其中,全县文旅正加速创建知名文旅品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对外形象。
与此同时,产业转型、人才培养、道路交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围绕“旅游+、+旅游”的中心服务,多头发力,共推全县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看交通——
得益于近年来交通事业飞速发展,阳新文旅的“朋友圈”扩大了,朋友间距离拉近了。
滴水涯旅游区投资者潘凤说,很难想象,一个县城就拥有3个高铁站,10个高速出入口,这足以给阳新带来巨大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百洞峡旅游区投资者、资深旅游人王炜说,这些年阳新的道路发展日新月异,既有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又有入村入户的“通组公路”,全县路网密织,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三年建成“四好农村路”1000公里。
“一机在手,畅游阳新,通过旅游地图和美食地图,就算去偏远老乡家吃个农家饭都十分方便!”来自武汉市的游客陈先生说,阳新这几年的文旅产业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看人才——
随着文旅产业在阳新县所扮演的角色分量越来越重,阳新不仅定人定岗,专设旅游发展中心,还招硕引博,囊括了一批国内知名旅游专家成立智囊团。
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涌现出来。在他们的带动下,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旅游带动直接就业2万多人,带动间接就业10万余人,一大批群众端牢了“旅游饭碗”。
看投资——
在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奖补资金的撬动下,阳新县城发、农发、交建等国有企业全力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催生了一批叫得响、站得住、收益好的旅游项目,将阳新打造成为集生态休闲、运动康养、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等于一体的山水乐游目的地。
看项目——
阳新建成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9家,等级旅游民宿、旅游星级饭店10余家。2025年,阳新县在建文旅商贸项目35个,总投资130余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仙岛湖“侠客行”等一批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文旅项目如雨后春笋,次第花开。
看产品——
阳新布贴、仙岛湖银鱼、阳新[~公式~]汤、阳新柑橘、阳新芽茶、富川红茶、太子豆腐、阳新湖蒿、富川山茶油、玉堍油面、金竹云雾茶、沙地折子粉……目前,独具阳新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超过100种。
通过文旅带动,越来越多文旅产品飞出大山,极大拉动了消费,扩大了美誉度,文旅产业也逐步成为阳新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心有世界,世界就在眼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公式~]汤节、茶花节、油菜花节、橘花节、茶艺节、稻虾节、丰收节、菊花节……
仙岛湖、天空之城、百洞峡、滴水涯、阳新采茶戏……越来越多的阳新文旅元素频频进入国家级、省级媒体视野,并被外交部向全球推介。
全国龙舟大联动、全国村BA选拔赛、全国越野赛、中部六省乒乓球邀请赛、全省桨板公开赛、湘鄂赣气排球省际联赛……通过一个个国家级和省级赛事,阳新作为热搜词,频频火爆出圈。
四季花开的声音,唤醒了这座城。每一天,阳新与黎明一起醒来,“每一天都是新的”。
从国家级贫困县再到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一路走来,阳新县步履坚实。
从2021年到2024年,阳新县GDP增速一路高歌猛进,从335.75亿元跃升至536亿元。其中,2023年GDP增速17%,全省第一。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4亿元,总量全省第三。
花开两朵,各美其美。全方位托举之下,阳新文旅也一路以奔跑之姿,实现了“鱼跃龙门”。
通过“旅游+融合”全方位加持,游花样阳新,倾听山水与历史的交响,近者悦、远者至,阳新已成为最佳旅游目的地。
荆楚文旅,再启新篇。阳新县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故事,精彩继续。
撰文: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