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陵峡柑橘。 (郑坤 摄)

木鱼岛。 (聂爽 摄)

5A级景区——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4A级景区——九畹溪风景区。

秭归举办2024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赛事。

兮兮营地夜景。 (嘉树传媒 摄)

4A级景区——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

4A级景区——三峡橙谷·吒溪河景区。 (郑家裕 摄)
滔滔长江奔涌东去,在鄂西群山之间勾勒出一座千年古邑的诗意轮廓,这里是中国最美外景地之一——秭归。从屈原故里的诗韵传承,到脐橙之乡的产业裂变;从坝上明珠的生态赋能,到智慧文旅的创新实践,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大文旅”思维重塑“诗和远方”,在绿水青山间书写文旅经济的璀璨篇章。
文化铸魂:千年IP激活产业新脉
秭归是文明发源的高地,7000多年前的太阳人石刻在这里出土,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在这里诞生,世界龙舟运动从这里起源。每年端午,全球华人目光聚焦秭归,祭祀大典庄严肃穆,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屈原祠青砖黛瓦间藏着《离骚》的平仄韵律,非遗剧场里《大端午》实景剧演绎着“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艾香粽影中,屈乡儿女用五色丝线编织着对诗祖的追思;非遗工坊里,峡江皮影跃动楚风,三闾刺绣绣着《天问》星图,文化的基因在指尖传承中焕发新生。
秭归是推陈出新的宝地。将楚辞的浪漫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培育了屈大夫、橙小秭、粽小归、舟小龙等IP形象,衍生200多种文创产品。“宜昌·端午”数字藏品系列仅上线1天,就吸引5万多藏友关注,12款2.4万件数字藏品3分钟内全部售罄。
山水赋能:全域旅游绘就经济版图
聚焦主流景点,将“流量”变“留量”。秭归现有A级景区8个,连续7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登临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观景平台,高峡平湖的浩渺烟波与万吨巨轮穿行的雄浑交响,奏响着大国重器的时代强音;顺流而下,九畹溪漂流载着笑语荡开翡翠碧波,三峡竹海的万顷绿浪随山风摇曳,三峡橙谷的小火车装着满满“橙”意,链子崖的绝壁栈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抓住乡村景点,将“流量”变“增量”。打卡全网爆火“小狗山”,好运一整年;在石柱村漫行,探寻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在磨坪银杏谷流连,赏层层杏叶拼出童话世界;在水田坝茶旅新村游曳,捕捉茶香的静谧悠然。这里有香龙峡谷景区、兮兮营地、芝兰康养基地等特色营地,还有梦九畹、临溪云舍、雲上居等精品民宿,春赏桃花灼灼,夏观星河璀璨,秋采脐橙满枝,冬品雪映峡江,四时之景皆成水墨长卷。
农旅共生:致富金果点亮乡村振兴
秭归是“中国脐橙之乡”,独特的峡江资源禀赋,孕育出秭归脐橙“鲜香多汁,酸甜爽口”的品质特征。全县共40万亩脐橙园,脐橙产量100万吨,综合产值超200亿元,储备柑橘品种资源130个,构建了“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的四季鲜橙种植格局。
近年来,秭归县抢抓重大机遇,充分挖掘“山”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互联网+”,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率先发布秭归脐橙系列价格指数,建成电商小镇、电商产业孵化园。同时,精心打造“橙”意满满、四季鲜橙果园采摘之旅,缤纷四季、茶果飘香游等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和烟灯堡村、王家桥村、西陵峡村、脐橙离地运动小镇等一批融合示范点,把橙园变景区、橙花成风景、橙果做产品,打造农文旅综合体。
交通织网:立体网络激活流量密码
“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既有“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的诗意栖居,也有“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创新胆魄。三峡工程建成后,秭归承东启西、东推西进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秭归通则三峡通、三峡通则长江通。随着三峡枢纽茅坪港疏港铁路、三峡枢纽江南翻坝输油管道、十宜高速、汉渝高速等项目的建设,秭归成为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区,承担着南北沟通、呼应汉渝、三峡中转的重要使命,秭归港通江达海辐射四方,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年均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如今,秭归县致力把文化打造为可体验的产品,把山水转化为可消费的场景,把乡愁升华为可带走的记忆,秭归用文旅这支“点睛笔”,把文旅产业变成拉动秭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未来,秭归将继续以“屈原故里”“高峡平湖”“四季现摘鲜橙”三张名片为帆,按照“一城引领(县城)、一环驱动(环芝兰旅游度假区)、一轴串联(长江西陵峡旅游黄金轴)、三区协同(环吒溪河橙旅融合旅游区、环香溪河文化寻根旅游区、环清港河多彩田园乡村旅游区)”的布局,依托现有世界级文旅资源,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绘就新时代“诗与远方”的秭归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