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古城。

盛世唐城。

唐城夜游。

襄城全景。

北街汉服巡游。

襄阳管家巷。

古隆中。

襄阳洲际酒店。
一街一巷一故事,一草一木皆风景。在襄城,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走过的路都是历史。
扎根历史源流的沃土,襄城文旅的“新时代”和“慢时光”相互交融,从“景点旅游”到“全域风景”,从“文化资源”到“产业动能”,一大批新项目次第落地,一系列新玩法火爆出圈。
数据显示,2024年,襄城区共接待游客2097万人次,同比增长13.3%,文旅吸引力持续提升。
文化立区,旅游活区。襄阳市襄城区委书记周俊明表示,按照“全域建设、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的原则,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科技赋能,以“古今交融、主客共享”的新生态,厚植文旅产业优势,加快打造全域旅游核心区,升腾起“首善之区、精致襄城”的强劲发展气场。
优供给 全域旅游让八方来客一见钟情
今年春天,“襄城无处不飞花”热度依旧,玉兰花、樱花、杏花、桃花、油菜花、月季花次第开放,近悦远来。
岘首山下,满目葱茏;习家祠堂,生机盎然;古隆中内,花团锦簇……古城内外,皆是好去处。
近年来,襄城区坚持实施“文化立区、旅游活区”发展战略、以“全域建设、全业融合、全民共享”为目标,持续打好文旅深度融合牌,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文旅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襄城有襄阳古城、唐城、古隆中、习家池、广德寺、黄家湾、北街等众多知名景区,是襄阳市旅游资源最丰富、A级景区数量最密集的县(市、区)之一。
襄城之美,美在风景,亦美在文化。
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襄阳古城墙、护城河依旧保存完好,被誉为“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与襄城有关,三顾茅庐、隆中对等历史经典传颂千年;金庸先生所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郭靖守襄阳”就发生在这里。
在面积2.56平方公里的古城内,现存古城墙、襄王府绿影壁等八处国家、省、市文保单位,以及两处历史传统风貌建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2024年,襄阳制定《襄阳古城保护提升实施系列规划》,襄阳古城全力创建国家级5A景区。
襄城区始终坚持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将历史风貌提升与文化挖掘、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进一步擦亮千年古城金字招牌。
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如何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襄城区着力提升文旅基础设施水平、完善文旅产业要素、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吃住行游娱购”全产业链条。洲际酒店、富春山居皇冠假日酒店等高端酒店相继建设,推进川惠宾馆改造项目;培育闸口大虾一条街、虎头山夜市等特色美食街区;利用边角地新建停车场,组织居民小区和政府企事业单位停车位资源假期共享,全力提升游客体验。
如今,全国各地游客将目光转向襄城,将其作为旅游首选地;越来越多大学生来到襄城,感受襄城City Walk的快乐;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美丽乡村的悠然与静谧。“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凸显。
深体验 “看景”到“入景”解锁流量密码
4月3日晚,位于襄城区的盛世唐城景区,大型嵌入行进式全景演艺《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开启,风景与文脉共融,风情与古韵交织。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中,高耸的城墙内迎来一批批身着古装的年轻人。抬眼望去,五步一“公主”,十步一“贵妃”,或在朱雀廊前感受“小范大人”的狂放不羁,或在西明寺窗棂下体验“赵盼儿”注汤击拂的风雅闲趣。
去年热映的《庆余年2》《国色芳华》《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均在唐城取景,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5月份营业以来,先后有120多部影视作品来取景拍摄。
该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拥有40万平方米的仿唐建筑群,周边聚集了70多家古装租赁、拍摄机构,入园租汉服的游客占比超过35%。
古隆中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而声名远播。
古朴典雅的石牌坊前,音舞诗画《隆中对》拉开历史序幕;绿树环绕的三顾堂前,《三顾茅庐》重现三国名场面;书香氤氲的三国书场里,说书人声情并茂地讲述《话说三国》;环境幽雅的孔明琴堂内,《编钟歌舞》精彩上演。
沉浸滋味浓,文旅活力足。襄城不断创新表达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多愉悦、震撼的视听感受,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网红街区撬动“流量”密码。几乎每个节假日,管家巷及整个北街都开启“人从众”模式,《侠义襄阳》《诗画襄阳》等八部大戏不断档;襄水街解锁城市文化“新地标”,游客在画中游、景中游,呈现一幅襄阳版的“清明上河图”。
襄城晚八点半,越夜越精彩,大力发展夜经济,依托核心景区积极打造精品旅游产品,推出了古隆中《寻梦三国》、唐城《大唐倚梦4》等一系列高端演艺;让“博物馆热”升温又保温,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开门迎客,单懋谦纪念馆、王府历史文化展示馆、登楼文学展示馆、襄阳古城军事文化展示馆等四大展馆全面开放,襄阳金石博物馆、女驸马文化展览馆、兰凤戏曲博物馆等5个民间文化收藏馆免费开放;重点项目亮相即“C位”,岘首山文化旅游区、襄水源生态公园等新项目吸“睛”更吸“金”。
从可观到可游,从看景到入景,襄城实现城市IP、文旅特色、景区景点、特色产品“四破圈”,襄城不再是旅游“途经点”,而是“打卡”目的地。
新创意 “文旅+”推动多业态深度融合
红砖墙,旧厂房,木版画……3月13日上午,六〇三文创园迎来又一波来自省内外的游客。2021年,一部火爆全国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让更多人记住了襄阳。从此,这部电影的取景地六〇三文创园,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打卡。
如何让“这把火”烧得更旺更持久?六〇三文创园不断创新,做好“文旅+”文章,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围绕“公共阅读、艺术普及、非遗传承、文化惠民”等,将不同业态有机融合,打造集三线文化展示、非遗体验、文化展演等体验型、服务型特色公共文化空间。
“一切皆文旅”“文旅赋能一切”,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旅边界无限拓展的潜能。
近年来,襄城区文旅产业发展势头火热,“文旅+”这道半命题作文,襄城书写了很多种不同的精彩篇章。
“文旅+体育”,在卧龙镇打造青少年马术培训基地,在尹集推进建设网球场,开展马术场地障碍公开赛、穿越千亩油菜花的“村跑”,骑行美丽乡村打卡的机车巡游,扩大体育消费。
“文旅+农业”,重点发展以瓜果采摘、农家乐、民宿等为主的体验式农业休闲观光游,举办杏花、桃花、荷花等乡村旅游赏花活动,让乡村游热起来,6家企业成功创建湖北省休闲农业园区。
“文旅+研学”,培育古隆中等12家省级、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教育基地,构建了从课程研发、基地建设、导师培训到市场营销的完整链条。
文创商品琳琅满目,汉江游轮灯火璀璨,机车巡游动感炫酷……做好文化输出,讲好襄城故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襄城旅游,早已成为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样子。
东风正劲,繁荣当时。
襄城区区长张永红表示,襄城区持续培育破圈IP,从“被动迎接流量”到“主动培育需求”,这是襄城文旅“3.0时代”的全新探索,是为襄阳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地的应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