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抖音博主“宝哥和他的导盲犬”发布了一则视频,全程记录这位罕见病视力障碍患者和导盲犬在武汉乘坐地铁前往湖北省博物馆旅游的经过。
视频中,多位地铁工作人员接力带领“宝哥”乘车、换乘、出站、入馆的细致服务,吸引了全网数万网友点赞。不少网友感叹,“武汉人这么美,我也要去武汉看看!”
眼下,中国城市文旅正在经历一场从“网红打卡”到“情感连接”的深刻变革,“宠客”模式已成为城市文旅竞争的破圈密码。从“尔滨你好”、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的一夜爆火可以看出,游客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更注重参与和体验,方便的交通、干净的市容、热情好客的市民、大方爽朗的店主都有可能成为吸引游客“赴一座城”的理由。
武汉深谙,“宠客”不止于口号,更需渗透城市的毛细血管。东湖绿道三期贯通后,102公里环湖路网不仅串联自然景观,更嵌入智能急救站、母婴室、宠物友好区等设施,让“慢游”成为可能;磨山景区新增2800个智慧停车位,通过实时数据引导分流,破解“一位难求”的拥堵痛点;而“最美公交站”大黄村站的改造,则以艺术化设计将交通枢纽变为拍照打卡点,让等待也成为旅途风景。
作为“九省通衢”,武汉以“大动脉+毛细血管”的立体交通重塑文旅体验:天河机场国际航线网络覆盖全球20个枢纽城市,高铁4小时辐射圈囊括80%重点经济区;地铁单日客流屡破500万,定制公交、赏樱专驾、水上航线等“微循环”系统让赏樱“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2025年春运期间,武汉铁路发送旅客近2500万人次,数据背后是“快旅”的效率与“慢游”的惬意交织而成的城市节奏。
武汉还将智慧基因注入服务全链条:在黄鹤楼景区,AR导览让诗词中的“白云千载”跃然眼前;汉口江滩的智能厕所通过小程序实时显示空位与消毒记录……更值得称道的是“志愿者+文旅”模式——341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其中不少人坚守在机场、车站、商圈,既能用多语种为外宾讲解,又能用手语帮助听障游客,让服务从“标准化”升级为“有温度的情感交互”。
“现在来武汉特别方便,像去朋友家一样,一定要常来常往。”4月23日,在武汉国际友城交流周上,智利康塞普西翁市国际事务代表克里斯蒂安·拉雷尔·阿尔瓦雷斯的感慨,道出了这座城市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
从国内外游客的深度体验到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武汉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全球目光。携程2024年度口碑榜发布全球热门目的地城市Top100榜单,武汉名列第2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