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武汉文旅产业亮点扫描
2025年的春天,武汉以一场绚丽的文旅盛宴惊艳世界。
从央视春晚的璀璨亮相到樱花季的全球瞩目,从汉马赛道的激情奔跑到刀郎演唱会的人潮涌动,武汉文旅产业在今年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市接待游客8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19.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9%和12.41%;入境游客33.16万人次,旅游收入1.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8%和50.8%。
顶流IP引爆全球 樱花经济书写城市传奇
“为一朵花赴一座城”,武汉樱花季已成为全国文旅现象级IP。
今年樱花季,武汉市整合推出“浪漫武汉”“动感武汉”“乐购武汉”“投资武汉”四大系列195项活动,全城50余万株樱花、221个赏樱点、81处樱花林竞相绽放,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东湖樱花园首次突破百万游客大关,接待106.36万人次,位居全国赏花目的地榜首。武汉大学樱花季44万预约名额“秒空”,珞樱缤纷的盛景登上外交部海外官方账号,向全球发出“春日之约”。
樱花的热度催生了“樱花消费学”:蔡林记樱花热干面、东湖樱花雪糕、“蒜鸟”方言玩偶等文创产品销量激增,单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夜赏樱花、旅拍写真等新业态火爆,美团“樱花写真”搜索量同比翻倍,摄影师日均接单量达峰值。
樱花季还叠加武汉马拉松、刀郎演唱会等顶流活动,形成“1+1大于2”的叠加效应:汉马吸引67国4万名跑者,外地选手直接消费1.17亿元,赛事总效应近3亿元。刀郎演唱会带动场馆周边酒店预订量环比激增550%,歌迷经济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全域融合提质增效 让网红流量变经济动能
一季度,武汉以“文、旅、体、商、演”全域融合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量质齐升。
假日旅游汇聚人气。元旦期间,在江汉关举办跨年夜文旅活动,现场核心区吸引市民游客近12万人。除夕夜,武汉分会场亮相央视春晚,两江四岸光影交织,黄鹤楼与鹦鹉洲长江大桥同框惊艳世界。春节期间,“跟着春晚游武汉”主题线路迅速走红,黄鹤楼日均接待游客2.8万人次,园博园汉口里单日客流峰值突破20万,光谷步行街涌动116万游客潮,文旅消费热潮贯穿整个春节黄金周。
重大项目加速推进。黄鹤楼公园、知音文化旅游区统一运营迈上新台阶,武汉戏曲艺术中心开工建设,武汉图书馆新馆主体部分完工,开元森泊度假乐园计划于4月底投入运营。“武汉礼物”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天河机场T3航站楼武汉礼物机场店开业,“鹤舞流光”黄鹤楼发光冰箱贴单品销售超过1000万元,“蒜鸟”系列发声毛绒玩具线下销售超12万个。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2025“知音湖北”文旅惠民活动向市民游客派发惠民券300余万张,带动文旅消费超1.2亿元。组织开展文艺院团进景区、商圈434场,一季度审批举办营业性演出1万余场,同比增长14%;举办大型演唱会9场,同比增长80%。
服务升级锻造口碑 绣花功夫接住“泼天流量”
面对“感觉武汉来了1亿人”的客流高峰,武汉以精细化服务赢得口碑。全市开通10条赏樱公交专线,地铁热门线路运力加密,梨园站为夜樱游客延时收班;武汉大学增设数十个移动厕所,东湖樱花园夜游保障无忧。市场监管部门严控酒店涨价;交通部门日均出警3100人次疏堵保畅,拥堵指数同比下降0.8%;市民服务热线诉求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0.64天,效率提升20.9%。
城市细节尽显温情:的士司机苦练普通话,城管小姐姐化身“夸夸员”,西北湖夜色音乐会为环卫车调低音量;全城焕新“樱花皮肤”:三阳路地铁站樱花气球墙、咸安坊瀑布花海、民众乐园光影艺术空间,让“浪漫武汉”从口号变为可感可触的体验。
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文旅产业奠定基调,“五一”、端午、暑期旅游季即将到来,多场精彩活动正蓄势待发。
可以说,这场春日盛宴,不仅是文旅经济的胜利,更是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生动诠释——未来的武汉,必将让每一季都成为世界瞩目的“江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