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技改撬动链式共生 华强化工与10余家企业“隔墙互供” 2025年03月20日

华强生物科技智能控制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的一些传统制造企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牵引,依托科技创新重塑生产模式、数字转型提升生产效率、低碳革命开辟发展空间,为传统产业“突围跃升”提供生动样本。

3月18日,当阳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投资4.7亿元的年产40万吨双氧水项目已完成场平,即将转入地上主体施工阶段。

“这套装置采用国际领先的全酸性流化床工艺,每吨生产成本可直降100元。”在项目施工图前,华强化工技术总监赵鹏程介绍,“过去生产线上需要三班倒的操作岗位,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就能实现精准调控,转化效率可以翻一番。”

作为当地化工龙头企业,华强化工在化肥行业深耕的轨迹,恰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最初“以肥为基”的单一生产,到如今“肥化并举”的多元发展,企业在合成氨、尿素等基础化工产品领域形成优势后,又将目光投向高端精细化工领域。

在园区另一侧的技改项目指挥部,墙上的作战图标注着12个重点项目的推进节点。赵鹏程介绍:“我们正以‘老树发新枝’的方式延伸产业链。这个32万吨二水氯化钙项目,就是把原本作为废料的电石渣‘吃干榨净’。那边即将建设的合成氨装置,能让煤炭利用率提升到98%以上。”

来到位于坝陵化工园东北处的合成氨项目所在地,这里正在进行初期的场地测量报批工作,计划6月正式动工,建设周期两年半。该项目采用配套行业最先进的低温甲醇洗、液氮洗、净化冰机、硫回收等工序,可大幅降低企业合成氨购买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仅这一个项目年产值就可达14.5亿元,税收5000万元。

“开枝散叶”的华强化工如今已成为坝陵化工园区的“带头大哥”,链式发展的生态效应正在显现。一墙之隔的晋控气体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部长郜江涛拍着管道阀门感慨:“华强输送来的蒸汽、超纯水直接接入生产线,光这两项每年就能让我们省下数百万元。我们生产的液氨反哺给他们做尿素原料,真正实现了‘隔墙供应’。”目前,已有睿阳化工、史丹利化肥、德毅化工等10余家企业与华强形成共生关系,去年园区内循环经济规模突破20亿元。

据悉,华强化工本轮技改项目总投资80亿元,涵盖硫回收环保治理等12个子项目。建成后,企业安全环保、科技赋能、节能水平等将得到全面提升。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当阳频道 作者 张锴 史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