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达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全省独角兽企业。(夏梦婷 摄)
赤壁大战在这里打响,万里茶道从这里发源,三峡工程在这里试验。
赤壁,咸宁所辖县级市,武汉都市圈重要成员,被誉为“湖北南大门”,2024年GDP575亿元,预计今年增长7%,瞄向615亿!
攀高比强擂战鼓,拼搏赶超马蹄疾。
勇当县域排头兵的赤壁,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冲刺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市,锚定“一城四基地”功能定位——三国赤壁文化旅游名城、全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赤壁青砖茶产业基地、国家级中试产业创新基地、武汉都市圈研学和康养基地,全力以赴强信心、稳增长、惠民生,加快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为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探路
□ 罗连发
县域经济是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坚实载体,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赤壁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冲刺全国百强县,加快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路。
第一,做大优势产业链。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在特定产品生产上形成集聚效应,赤壁聚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进行招商,出台产业链招商图谱,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质量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链发展优势。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在布局产业链招商工作中,强调了本地化配套目标,补链、稳链、强链等不同层次精细化招商,提升产业链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
第二,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县域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主战场。赤壁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色调,就是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公用品牌,提升乡村产业对于促农增收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挖掘三国文化、羊楼洞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提升本地文旅、茶叶等特色品牌影响力。三国赤壁—茶文化主题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入列全国十条“最美茶乡之旅推荐线路”,羊楼洞古镇入选“2024年湖北省夜间消费集聚区”名单。2024年赤壁青砖茶公用品牌价值48.26亿元,居全国黑茶类排名第3位。这些区域品牌的形成,对于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有着巨大潜力。
第三,做优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营商环境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愿意来,来了以后可否做大。各个地区的招商引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营商环境竞争。近年来,赤壁营商环境取得突出成绩,在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跃升至第12位,连续三年获评优异等次。承办了省级以上现场会和活动15次、经验交流会5次。全年推动“放管服”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突破125个。赤壁对营商环境的重视,是对未来产业大发展的制度储备。
(作者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聚势而生,蓄力同行。我们将进一步凝聚合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1月18日下午,维达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2025新春年会暨十周年庆典,盘点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公司首席执行官王伟慷慨激昂。
2024年,维达力完成工业总产值50余亿元,同比增长近50%,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全省独角兽企业等重量级殊荣。
维达力2015年落户赤壁以来,陆续完成一期、二期、三期、五期项目建设,累计总投资超过110亿元,目前已列入我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全力冲击A股上市。
2024年12月,维达力四期项目开工,计划总投资50亿元,规划建设大尺寸电子玻璃、微晶玻璃生产线,预计2026年6月投产。届时,维达力年产值将达百亿元,预计带动就业万余人。
十年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
维达力在赤壁快速发展壮大,是当地打破常规发展工业的缩影。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产业支撑。
赤壁积极对接我省“51020”产业集群和咸宁市“5+4”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完善“3+3”现代产业体系,即:大健康、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清洁能源三大新兴未来产业。
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拓展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美妆等产业板块,加快恺来健康科技产业园、骐一盛合成生物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全国黑茶交易中心,打造全国赤壁青砖茶产业基地。
做大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应急装备、智能装备、通用设备等细分领域。
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完成三国赤壁古战场品质提升,推进陆水湖风景区提档升级,运营夜游陆水河,盘活羊楼洞古镇新街,推动欢乐水世界项目落地。
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深度对接省“光芯屏端网”,加快建设维达力四期,引进上下游企业入驻电子科技产业园,打造全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做细新材料产业。加快安坤金属复合材料等项目建设,拓展万皇镀膜、卫汉涂层、高正薄膜等高端技术应用,支持俱源科技、云天新材料、东江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发展。
做优清洁能源产业。建成投产蒲圻电厂三期,加快建设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确保按期并网发电。加快华润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二期、中景新能源储能电池、华润驭风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储能等新型能源产业。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
眼下,赤壁正以果敢的行动、十足的干劲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统计显示,2024年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1个,到位资金30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山海纺织等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时间种子二期等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赤壁500千伏变电站投产送电,107国道城区段外迁工程建成通车。恒谷产业园、快我服饰、德讯电子等20个项目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先进技术生根发芽
阳春三月,走进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已经建成的指挥大楼、实训大楼、专家楼全部投入使用,各类高科技设备有序展示,初步成型的无人驾驶测试道路在山水间若隐若现。
这是全国首家全野外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由武汉大学与赤壁市共建。
“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低空经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乃至世界先进的技术生根发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曾经多次来赤壁现场指导,并为“中国遥感小镇”题字。
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是赤壁中试谷重要组成部分。赤壁中试谷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计划建设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重点项目研究中心、中试工程放大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将发展人工智能、新一代5G通信、北斗卫星导航、遥感和无人系统等高新技术交叉融合的测试和应用场景,是光谷科创大走廊咸宁功能区重要支撑项目。
在赤壁中试谷带动下,赤壁全域形成竞相创新的强大势能。
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企业起步时,主要订单来自维达力产业链专业配套服务,近两年成功转型升级,将目标瞄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设备生产制造,已建成8个实验室,入选全国5G工厂名录。
近期,该公司与武汉大学李必军教授团队成功牵手,承接地下矿区群体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成果转化,合作生产矿山地下巷道智能无人驾驶运输车辆。这也意味着,该公司将成为全国首批生产矿山地下巷道智能无人驾驶运输车辆的生产厂家,率先占领智慧矿山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工艺放大实验室总投资约2500万元,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中试配套公用工程,建有生物医药与新材料产业实习实训基地。3年来,引进和孵化20余项中试项目,其中10余项实现产业化。
校地合作、院地合作开启新篇章,赤壁市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合作共建“中国遥感小镇”、湖北数字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县域数字经济联合创新中心,与省农科院签约共建全省第一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完善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赤壁做强在岸平台,健全“研发中心(企业主体)—中试基地(中试谷、高研院)—产业园(高新区)”全链条科创转化体系,企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位于武汉的赤壁离岸科创中心实现“满园轮替”,6家企业在赤壁建立生产基地。2024年,赤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15%。
“自我革命”锻造“硬实力”
区域经济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在赤壁,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自我革命”正在持续展开。
出台“六大行动”重点任务清单61条、破解顽瘴痼疾责任分解清单31条,建立有诉必应问题解决长效机制。
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突破125个。
与湖南岳阳临湘市、浙江宁波海曙区、河南信阳罗山县等地签订“跨省通办”协议,“跨省通办”事项达751项。
积极化解纠纷,成立15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聘请退休法官、检察官、民警、律师等68名行业专家参与调解;在交警、民政等单位设立人民调解组织,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联动。2024年,各级调解组织调解案件4320件,调解成功4246件,调解成功率98.3%。
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协助22家外贸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完成进出口资质办理;积极与税务、外管、银行等部门对接,为进出口企业沟通协调出口报关、退税、外汇核销、银行信贷等问题20余个。
“政采贷”办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实现采购项目“信息互通、账户锁定、封闭运行”全流程线上融资,2024年度为中小企业融资贷款38笔,融资金额3.14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持续助企纾困,减税降费3.27亿元。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赤壁落实首办负责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落实轻微首违不罚制度,打造公平公正法治化营商环境。
“自我革命”成效显著,在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中,连续三年获评优异等次。
近者悦,远者来。
2024年,赤壁新增市场主体8500多户,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数7.26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