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听!排球场上的交响乐 2025年02月02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郭晓明 通讯员 李吴琼

高高的发球台上,两名队员抡圆胳膊轮番将球砸向对面。

“咚”的一声,湖北男排队长缪阮彤险而又险地救起皮球,膝盖随即磕在地板上,发出巨大声响。刚爬起来,下一个球又到了……“太慢啦!”主教练周丹指着发球手大喊,“还等什么,加快节奏!”喊完这一嗓子,他转身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解释,“这是模拟男排比赛中最常见的大力跳发球。在刚刚结束的联赛中,我们的一传到位率太低,无法保证一攻成功率,必须特别加练。”

同样的场景,这几天在省奥体中心排球馆三块相邻的场地上同时上演。为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三支不同年龄组的男排队伍正在进行“查缺补漏,扬长补短”的特别冬训。而在遥远的海南文昌,湖北沙滩排球队的冬训备战已持续三个多月。“振兴三大球,除了苦练,还必须开动脑筋‘扬长补短’。”在场边督战的排坛名宿、我省排球总监张仁江说。

在二队的训练场上,飘荡着轻快的“啪啪”声。副攻手廖健豪高高跃起,在队友的掩护下打出了一个精彩的背飞。“赶快回位,下一组来了!”在主教练高祺的催促声中,身高1.86米的主攻张国政一个平拉开,皮球闪电般砸在边线上,他给队友比出一个大拇指:“闭着眼都知道你会传到这儿。”

“能不准吗?队里这几个二传手每天最少要传一千次球。”高祺说,“和国内强队相比,我们网上实力偏弱。这就要求在进攻时必须打出灵活机动的风格,发挥队员弹速快、移动快的长处,才能有所突破。”正是依靠着这样的扬长,这支并不被看好的队伍在首届全国三大球运动会上如黑马般杀进八强。

最中间的场地上,排球奏出的是闷闷的“噗噗”声。一批稚气未脱的小球员在地板上翻滚,他们身上的各色训练服在地板上拖出了蜿蜒的汗渍。这支组建没多久的三队正在经历着“淬火”考验,主教练闫锋不停变换着出球方式:吊球、扣球、左、右、前、后……“还都是‘毛坯’!”闫锋看着孩子们,眼神里充满期待,“身体天赋是真不错,但还得摸爬滚打几年。先学会滚,才能学会飞。”

20世纪80年代,湖北男排堪称中国排坛巨无霸,张仁江、闫锋是在北京亚运会夺冠时的主力国手。训练间隙,他们也会给队员们讲述那段传奇,年轻人被汗水浸透的脊背都挺得笔直。省篮排球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人申甫轻声说:“你等着看,湖北排球再创辉煌的那一天,不会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