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多放几挂鞭炮 2025年01月24日

□ 王建生

过了腊八就是年。庙下冲的后生们一天几趟电话,接我回老家过年。“叔,都腊八了,您哪天回来?我来接您。”“叔,你喜欢的年味都准备好了。”

老家庙下冲是个寂寂无名的小山冲,品相平庸,完全没有值得吹牛说道的东西,中学时,我还曾为说不清庙下冲的具体位置而窘迫。

说是长江中游北岸吧,太旷野了,湖北省境内长江千里长,北岸的村庄如天上的星星;说是大别山南麓吧,也叫人盲人摸象,南麓大小余脉数十支,宛如一条条出游的蛟龙,有翅膀还有鳞爪,忽高忽低,带水而行。山脉脊背上的村庄,气宇轩昂,行不改名:虎山、寨山、凤凰山。有的地方也称之为岗:龙岗、顾岗、仓阳岗。而我们小山冲则窝在龙爪子里,几面山坡夹一溜田畈,天生就是躲着藏着过日子的塆子。唯一可说的是我们的塆子位于举水河东岸,牲畜喝的田地灌的都是举水河的水。举水河是一条路人皆知的大河,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可是,光说举水河东岸管用吗?举水河从大别山深处走来,流经麻城市和新洲区,在团风县入长江,全长一百六十多公里,东岸的山冲田畈一时半会都数不完,怎么排,也排不上小小的庙下冲。

那么顾名思义吧,“庙下冲”的山头应该有庙。可是,我打小就没有见到庙。等我问起大伯时,大伯说连他也没见到庙。听他的上人说,很早以前,有得道高人曾在岗上立庙奉香,祈求风调雨顺。可惜,那位高人驾鹤西去之后,所立之庙也无疾而终。高人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庙下冲。久而久之,我们的塆子也叫“庙下冲”。当然,也有人说“庙下冲”是个好地方。几个号称地仙的人说得有鼻子有眼,你看,东西两条大河簇拥一脉山岗,而庙下冲恰好侧卧在巨龙的背弯之中,要山有山,想水得水,稻米香,鱼虾肥,虽然出不了什么硕官鸿儒,但是,农家世世代代吃个饱饭,还是可能的。

我的祖辈是从江西瓦西岗筷子街迁来的,大概是听信了地仙,落脚于山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与水的抗争中生活了二十几代。直到新中国成立,人民公社组织社员在龙爪尖尖处筑起一道“民堤”,隔开举水河道与刘湖圩的田畈,自此,庙下冲遭受洪灾的频率下降了许多。但是,堤防瘦弱,乡亲们沿着冬修堤、春备汛、夏抢险的惯性,循环往复,每年几乎有一半的日子在堤上奔忙。

旧时,庙下冲十年九回灾,不是干旱就是淹水。

记得那年早稻杀青见黄的时节,老天爷几天大雨叫人不能抬头,娘在家中团团转,一会儿喜形于色,振振有词,“麦出火来烧,谷出雨来浇”;一会儿又忧心忡忡,祈祷江里河里莫发大水。果然不出所料,举水河的水比娘和在钵子里的白面团涨得还快,河堤又是发裂又是渗水,颤巍巍地摇摇欲坠,终于在一个风狂雨骤的上午,洪水排山倒海地冲过大堤,“哗、哗、哗……”恐怖的吼叫声瞬间淹没了庙下冲。眼看着到手的谷子被洪水一寸一寸地淹没,建明、再华和我的伯伯二哥三哥等劳动力顾不得在堤上鏖战数个日夜的疲惫不堪,绕着山坡,一路奔跑回家,丢下铁锹扁担,背起大澡盆,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一把一把地捞起金黄的稻穗,又一盆一盆地浮到岸边……那可是他们用汗水浇灌的收成,金黄的颜色,饱满的颗粒,拽在手上沉甸甸的。如果不是连日防汛在堤上,早就开镰收割了。庙下冲上千人的口粮啊,一场洪灾全泡了汤,怎不叫人挖心割肝地疼痛。全塆子的劳动力不用队长发话,发疯般地抢捞,仿佛抢回的不是一把谷穗,而是全年的时光,是他们丢失家园的精神慰藉。

大约一个时辰,决堤的洪水灌满了庙下冲,我们的眼前就是长江,就是海洋,就能行舟楫走大船。三嫂家的地势在塆子里最低,水顺着门前的树林,蟒蛇般地逶迤前行,扑向三间瓦房,逼近木轴大门。关键时刻,留守在塆子里的妇女老人都来动手,帮三嫂在大门前筑起一道小小的围堰。

傍晚,雨停了,风歇了,西边天际残阳如血。天居然晴了,就以庙下冲庄稼被淹、几十家房屋进水为代价。三嫂、二嫂边哭边骂,骂老天不长眼,欺负庙下冲。

“多不得,少不得,不多不少真难得。”我的父老乡亲爱水怕水,一年有300天把水挂在嘴上。

那年春节,庙下冲几乎没有鞭炮声。

我是庙下冲的一分子,在老家生活几十年,参加工作了,名义上是公务员,其实一天到晚摸爬滚打在农村,大半辈子惦记着庄稼收成,惦记着大堤防汛,惦记着湖田排渍和岗地抗旱。

退休这两年,住到了汉口,年轻的村支部书记算是摸透了我的心思,连年报喜,专门说“水”。先是政府几次拨款投资,对多灾多难的举水河大堤裁弯取直,加高堤身,修筑压浸台。后来,还从堤顶向下打入成排的钢筋混凝土桩。据专家说,有这排钢桩形成核心墙,大堤固若金汤,百年一遇的洪水也不会溃口。2024年,又在村子北边的曲背湖边修建高扬程泵站,一级起水可以浇灌山岗上的田地……

总之,尽是一些开天辟地的好事。每一句都听得我心花怒放。

那一项项治水的先进技术,什么高扬程泵站,什么大堤混泥桩,从前没听说过,如今变着法子都用上了,庙下冲终于可以旱涝保收了。

当了多年村主任的大侄子说,他选最糯的米打了糍粑,挑上色的鱼做了鱼糕、丸子和捶鱼(老家的传统食品)。哎哟,听得我满口生津。

我吞了一口水,稳住激动的情绪,大声回答,过年你就多放几挂鞭,闹红火一些。

我答应了,今年回庙下冲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