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特佳公司:全球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引领者。

双环科技公司:国内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典范。
拥有实控二级子公司23家,资产总额逾4200亿元,旗下认缴基金规模超7000亿元……这样一艘产业航母该如何编队布阵,才能发挥其最大战力?
2022年1月25日,肩负壮大新兴产业、驱动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长江产业集团作为省委、省政府国资国企改革首发阵容正式揭牌成立。
作为湖北省政府确定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企业,3年间,长江产业集团全力求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题上书写出“1+N+1+1”的答案。
这一坚持实体产业为本的产业投资运营体系,助力这家产业航母加快从平台企业向实体企业转型,不断增强国有资本核心功能和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服务湖北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引领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驶向全新的产业蓝海。
立足重组实践
构建“1+N+1+1”产业投资运营体系
2022年,全新的长江产业集团一亮相就备受关注。
这家由原湖北省长投集团、高投集团、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兴楚国资公司以及宏泰集团产业板块5大方面战略重组而成的产业航母,肩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任。当年5月26日,长江产业投资集团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约大会正式召开,标志着其改革重组第一阶段各项任务基本完成,提前7个月实现省委、省政府交办的改革目标。
随着全新的管理制度体系和业务经营架构初步搭建,长江产业集团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当时,长江产业集团注册资本336亿元,资产总额2000多亿元,集团旗下拥有实控二级子公司17家,员工7500人。如何编队布阵,让各个作战单元能充分履职,成为摆在集团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重要论题。
此时,宏宜化工成功纾困重组并技改项目建设的实践经验带来重要启示。
湖北长江产业现代化工有限公司(简称长江化工)和湖北双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双环集团)为长江产业集团旗下两家化工企业。2018年,双环集团出现债务风险,面临破产和旗下上市公司双环科技退市的困境。2021年3月,在省政府主导下,有关各方签订双环集团纾困协议,长江化工、双环科技、地方政府投资平台、集团管理基金及社会资本成立应城宏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宏宜化工),并实施合成氨技改项目,降低双环科技的合成氨生产成本。长江化工和双环科技分别定位为集团化工产业投资平台和运营平台,前者负责资本运营和投资并购,后者负责实体经营管理,二者形成协同联动合作模式。2023年4月,宏宜化工合成氨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双环科技合成氨年生产成本下降3.4亿元,集团化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023年6月,长江产业集团在全面总结宏宜化工技改项目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按照专业人做专业事和分工协作的原则,探索形成符合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职责使命和集团实际的“1+N+1+1”产业投资运营体系。
“1+N+1+1”即针对集团重点发展的每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设立1个产业投资平台(事业部)、N个产业运营平台、1个产业子基金群和1个公共服务平台。
在该体系中,事业部负责统筹调度,产业投资平台负责投资并购,各产业运营平台负责实体经营,基金和公共服务平台联动配合产业投资,改变过去基金投资与实体业务板块投资割裂的局面,实现重点产业集聚成链。
强化“中枢系统”
更优管理体制激活运行效率
如果将投资运营体系视为产业航母的编队方式,那么,管理体制就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确保各个编队能够高效、有序地运转。
为全面提升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形成与“1+N+1+1”产业投资运营体系相匹配的管理能力,长江产业集团先后实施“大资产”管理体系、投资管理体系、基金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重大改革事项,建立与投资运营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大资产”管理体系,即将实体经营性资产、政策性资产、母基金资产、管理人资产、特定资产、证券类资产等各类资产纳入统一管理,搭建起“一部一中心两委多平台”(资产管理部、资产管理中心、事务管理委员会、资产评审委员会,在相关二级子公司成立“母基金中心”“创新投资事业部”“并购与证券市场事业部”“特定资产事业部”)的管理架构。充分发挥各专业平台作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投资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贯彻落实全省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推进会精神,重塑构建以《投资管理办法》为核心的“1+n”投资管理制度体系,设立投资评审委员会建立项目推进、专家评审、投资决策相对分离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建设“投资项目三库”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督管理体系。通过投资体系改革,长江产业集团超额完成了2024年投资任务,同比增长84%,投资金额涨幅和增长额度排在省属企业的第二位。集团作为省级产业投资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强化,“1+N+1+1”投资运营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更加成熟。
在基金管理体系改革上,长江产业集团实行母、子基金分离管理,将原来的长江创投、长江产投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打造成国资母基金管理平台和子基金管理人平台,母基金管理平台重点负责国资母基金的出资、过程监督、存量基金风险处置、回款,保障集团出资资金安全,维护集团权益;将长江产投管理的子基金调整由长江创投管理,使得子基金管理团队更贴近市场,积极向市场抢资源要素,充分激发干部员工创新创业动力和企业发展活力。
为高质量服务于“1+N+1+1”产业投资运营体系建设,长江产业集团全力推进财务管理数智化转型。集团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大幅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为目标,搭建“资金管理中心”与“财务共享中心”两大平台,将此作为推动财务信息化向数智化转型的抓手。
在集团层面,注重强化财务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工作。一方面,持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架构,构建起总部统筹、平台实施、基层执行的“三位一体” 组织体系,以及“垂直管控、分级授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为加强财务管控力度,二级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均由集团统一委派。通过上述举措,搭建起 “1个财务部、1个风险管理委员会+2个中心+N个二级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的“大财务”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集团资本运营过程中的资金保障能力。
拉满发展动能
从平台向实体全面转型
按照“1+N+1+1”产业投资运营体系,长江产业集团先后成立北斗数字、汽车及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事业部,并搭建相应的投资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投资并购和产业整合。充分发挥集团股权投资与基金投资优势,加快对外并购和专业化整合步伐,推动集团从平台企业向实体企业转型。
2023年3月,长江产业集团成立二级子公司——湖北长江北斗数字产业有限公司(简称长江北斗)。该公司按照“1+N+1+1”产业投资运营体系发展思路,全力推动北斗行业“天空地一体”“通导遥一体”“软硬用一体”产业整合发展,形成湖北省内北斗产业核心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生态布局。
2024年8月1日,长江产业集团三大功能性产业平台公司——湖北省长江光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长江汽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长江医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同日揭牌。标志着该集团在光电子、汽车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领域已成功复制推广“1+N+1+1”产业投资运营体系,三大重点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
在“1+N+1+1”产业投资运营体系的助力下,长江产业集团将上市公司作为国有资本运作的主平台,通过不断做大上市公司体量,提升集团在产业板块的“显示度”。
2024年7月5日,长江产业集团成功并购奥特佳。该集团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达到4家、新三板创新层达到2家,业务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现代化工、北斗、环保等行业。
在长江产业集团向实体企业全面转型过程中,“1+N+1+1”产业投资运营体系发挥出的成效几何?又一份闪亮的年终成绩单给出答案——
集团资产总额从改革组建之初的2185.85亿元增长到4200亿元,营业收入从117.56亿元增加到503亿元,利润总额从6.8亿元增加到20亿元。
旗下7家企业入选国家“双百”“科改”企业,入选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省属企业第二。旗下长江新材在专项考核中获评“双百”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