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民有所盼 政有所为 湖北“高效办成一件事”见成效 平均减少办理时间84%、减环节75%、减材料50%、减跑动80% 2025年01月19日

始终恪守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竭诚惠民。人民的幸福感有赖于为民服务的实效。

2024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北省数据局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和省第一批15个重点事项全省推广落地,平均减少办理时间84%、减环节75%、减材料50%、减跑动80%。已按计划有序推进第二批重点事项落地见效。

湖北先后3次在全国重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军人退役“一件事”、武汉市“审管联动”改革、襄阳市区域性统一评价和“一网通办”、宜昌市教育入学“一件事”6项经验做法被全国推广,“审管联动”、打造“鄂汇办”品牌先后被评为新华数字政府观察“十大创新案例”“政务服务品牌典型案例”。

便民省心

省级统筹 再造流程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2024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在咸宁市民之家一楼大厅公共服务综合区,家住咸安区郭林路的刘念带着儿子刘铭凯,前来办理公交车学生卡。

父子俩取号后,拍照上传、提交户口簿等信息……5分钟后,刘铭凯的公交车学生卡办好了。

“5分钟办好的公交车学生卡,过去一般需要5个工作日。”咸宁市政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办理公交车学生卡,要先到市民之家或市公交公司本部申报,提交学生证、户口本等相关材料后,再由市公交公司统一制卡。

现在,随着咸宁推行关联事项集成办,打破了系统不互通、数据不共享、流程不同步的壁垒,水、电、气、电视、网络、公交等7家专营窗口整合组建为“水电气视网公交一件事窗口”,窗口数量从原来的13个压缩至4个,形成了“一窗通办、一人多岗”的工作模式,提升了企业群众改革获得感。

致广大而尽精微,让人民群众从具体事中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才能实现“民有所盼”和“政有所为”的统一。

为此,湖北省数据局坚持省级统筹、强化统筹协调,从完善优化改革推进机制入手,成立工作专班(下设综合组和技术组),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坚持日通报、周会商、月调度,确保各项任务协调有序推进。协调对接国家相关部委10余次,组织省直部门和地方会商69次,赴省直部门沟通33次,协调解决业务规范、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问题216个。

同时,湖北省数据局强化统标统建,采取“初标、试点、定标、培训、推广”五步工作法——省级牵头部门在试点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以联合发文的形式对办事指南、申报材料、流程再造等进行固化,形成全省统一的标准规范;组织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培训,开展业务巡检测试,扎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

目前,在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上,孝感、咸宁、天门等地取得突出成效,以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实现系统重构,用链条式服务打通报装“最后一公里”。

教育入学“一件事”,宜昌实现“网上办”“指尖办”“零次跑”,每年近3万名学生通过教育入学“一件事”就近入学,网办比例达98%以上;咸宁、仙桃推动教育入学“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提升招生智能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

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武汉、恩施、鄂州等地探索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先后在就医结算、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待遇发放、金融消费等民生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建设,人社系统基本实现“全业务用卡、全待遇进卡”的目标。

残疾人服务“一件事”,荆门将残疾人证办理与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就业帮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等9个单一事项整合集成;神农架林区实现残疾人群体进一个窗口、上一张网,一次办成一揽子事,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退休“一件事”,襄阳、宜昌等地打通人社、医保、税务、住建、卫健、公安等6个部门,实现9个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办理时限从过去的21个工作日精简至1个工作日。

社会救助“一件事”,荆门、十堰等地将临时救助对象认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3个单一事项整合为社会救助“一件事”集成办理,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便捷出行的“第一步”,也是高兴回家的“最后一米”。为解决加装电梯“手续多、耗时长”等问题,黄石、孝感等地大力推进加装电梯“一件事”改革,实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一窗受理、联动办理,让更多居民告别“爬楼时代”。

惠企增效

数据赋能 直达基层 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企业完成变更登记后,还需要分别到税务、公安、社保、公积金、银行等多个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多次跑多个部门,耗时费力。

为企业办事减材料、减时限,襄阳、随州聚焦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改革,采取市场监管审批平台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转接服务模式,让企业变更登记信息在公安、银行、税务、人社、医保、公积金等业务中实时“同源复用”,实现企业信息“一变同变”。

改革后,企业申报材料由原来的17项精简至4项,办理环节由原来的8个环节压减为1个环节,办理时间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减少为1个工作日,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十堰房县将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办事指南和涉企法律法规(政策)等制作成二维码,线上通过事前预检机制,智能匹配可同步办理的关联事项,自动生成事项清单;线下全程导办帮办代办,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代办服务。

开餐饮店,增加就业,拉动消费。2024年12月31日,恩施市鱼米香餐饮店负责人邓永红通过线上申请,仅用10多分钟就完成了小餐饮许可证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注销,简单便捷。目前,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实现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形成“一件事”从咨询至发证的业务闭环。

开办运输企业也更方便。十堰房县数据局联合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并授权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业(物流)园区代办点线下收件权,建立完善受理(收件)、流转、审批等服务机制,将事项办理时限压缩55%。

在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上,恩施依托“湖北政务服务网”和政务服务大厅线下服务窗口,实现企业注销与印章刻制等11个事项高效联动,申报材料由原来的27项改为1项,办理时限由12个工作日压减到0.5个工作日,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营商环境好,企业活力足。湖北省数据局介绍,通过强化数据赋能,我省企业办事体验大幅提升,省大数据能力平台构建了企业和个人专属空间,汇聚人口数据28.27亿条、法人数据4.17亿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基本信息自动获取,100种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中“免提交”;推动政务数据直达基层,17个市州平台与省级平台完成对接,打通国家平台与省级、市级、区县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之间的业务流、数据流。

改革创新

云上填报 无感智办 打造好办易办政务服务

反复填报信息太麻烦?上线“云填单”,支持对已有电子证照自动关联获取,实现表单基本信息“免填写”;提交申请来回跑?上线“云智办”,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人工核对太费时?研发“云智审”,自动比对错误数据及时提醒……

如今,群众只需登录汉阳云政务小程序,轻点“智能办”专区,足不出户即可办好业务,免去往返政务大厅奔波的烦恼。

从“跑一次”到“零跑腿”,从“人工审”到“自动审”,目前,武汉市汉阳区研发上线“云智办”“云智审”小程序,推动50个事项实现申请环节表单关联、自动填写,打造“无感智办”审批新模式。

2024年以来,在做深做实关联事项“集成办”的基础上,湖北省数据局积极开展异地事项“跨域办”、有序推进容缺事项“承诺办”、大力推广民生事项“免申办”、试点探索简易事项“智能办”,推动我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异地事项“跨域办”上,我省实现17个重点领域1000项高频事项全省通办,全域150项高频事项在外省可办;武汉、襄阳、宜昌三大都市圈分别实现1062项、1120项、1016项圈内通办;“鄂汇办”开通跨省联盟专区,上线湖南省17个便民应用,我省20个便民应用上线“湘易办”。

容缺事项“承诺办”上,湖北省数据局共梳理“告知承诺+容缺办理”事项117项,“告知承诺+容缺受理”事项100项。其中,武汉打造“审管联动+告知承诺”,创建“占道挖掘”等22个应用场景,实现“审批、监管、执法、信用”全流程闭环管理。

民生事项“免申办”上,在12个市县开展试点,推进政府资金补贴等涉企直达资金直接兑现,持续推进行政给付、创业扶持、减税降费等领域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推动高龄津贴、生育津贴等惠民事项免申即享,依托“身份码”推进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等群体在相关场景优待“一码兑现”。

简易事项“智能办”上,全省12个市县开展先行先试,探索了企业和群众办事自主申请、后台无人工干预、全自动数据比对、审批结果智能签发的审批服务模式。

2025年,湖北省数据局将聚焦政务服务领域“关键小事”,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梳理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重点事项清单,打造优化一批好办易办精品服务,推出一批改革试点示范地区,让“高效办成一件事”年年推进、事事有成,积小胜为大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