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智慧化管控中心。

千子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出产的环保砖。

东亭转运站。

仙女山体育中心城发新能源超充站。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的背景下,作为武汉市最大的固废综合处理企业,武汉城市发展集团所属的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环投集团)奋楫笃行,依托末端固废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向中前端固废收运市场发力,筑牢垃圾分类“收、运、处”三个支点,画好资源利用“闭环线”。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全面运营,东亭转运站成为全市固废转运行业标杆,武汉城发品牌首个超充站顺利投运,中标蔡甸区环卫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来凤环卫一体化项目,拓展长江新区、武昌区、青山区、经开区、洪山区等垃圾转运(收运)及垃圾分类等服务市场……固废综合处理全产业链打造初见雏形。
逐绿攀登,向绿前行。2024年,武汉环投集团在环卫服务市场渗透力度上排名全国第六。《打造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构建超大城市固废治理新体系》入选全省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典型案例。
国外考察团频频点赞
六大产业固废循环利用实现近零排放
“绿色”“科技”“机遇”,这是刚刚来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考察的土耳其布尔萨市考察团提及频率最高的三个词。
日前,土耳其布尔萨市组织相关政府、企业代表,来到中国开展固废处置循环利用相关工作的考察交流。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此次交流活动的重要一站。“即使对比欧洲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考察结束后,布尔萨市代表团感慨道。
走进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智慧化管理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宽阔的大屏。屏幕上,各种监控画面有序切换,安全生产监管情况和数据一目了然,见证着城市固体废弃物在这里“变废为宝”的全过程。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是目前华中地区最大的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处理、有机垃圾处理、市政污泥处理、工业危废和医废处理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一年可处理各类城市废弃物200万吨。
园区自规划伊始便着重突出循环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六大产业”协同处置优势,通过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强化不同固废处置项目间的物料与能量相互流动和循环,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脉络。
例如,作为园区核心项目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发电量可达4.6亿度,焚烧剩余的炉渣又会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进一步分拣、再生,做成环保砖,重新回到建筑物中。
“该焚烧的焚烧,能利用的利用。垃圾只要进入园区内进行末端处理,最后都变废为宝,都会有新市场、新出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厂长张续辉说,发电厂2024年初才投入运行,他们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快速加强运营团队与设备的磨合,不到半年即实现发电厂常态化运营。
据介绍,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各项目满负荷运行后,预计每年绿色发电6.77亿度,可满足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节约标准煤20.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0.6万吨,打造“近零排放”模式。
目前,武汉环投集团正在建设新洲区循环经济园——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环保等级最高的项目,被列入省市两级重点建设项目,预计2026年全面建成投运。建成后,千子山、新洲两大园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8000吨,可对武汉市6成以上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在多地实践中得到验证
真正实现垃圾收得净、处理快、利用全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已成为武汉环投集团的一张名片,而撑起这张名片的,是一条固体废弃物前端收集、中端运输和终端处理的环卫一体化全产业链。
凌晨时分,城市弥漫着深冬的凉意。武汉环投集团的一辆垃圾运输车从武昌区水果湖街张家湾社区驶出,将满载的厨余垃圾,运往东亭转运站。
该站是武汉市首座全地下式、花园式垃圾转运站,设有压缩转运区、配套渗沥液处理区、除臭设备区、消防设施、中控室及地面绿化公园等,每天可转运生活垃圾300吨,涵盖水果湖街全范围。
跟随工作人员进入转运站内,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卸料大厅有4个卸料口,其中1号卸料口为厨余垃圾专用卸料口,刚刚那辆厨余垃圾收运车正在卸料。经过压缩处理后,再转至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焚烧发电、专业发酵等方式,变成绿电、有机肥料、粗油脂等再生资源,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真正实现垃圾“收得净、运得走、处理快、利用全”。
在转运站上方,绿植茂盛,竹叶青青,环境优美。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绝对想不到这里是一处垃圾转运站。
东亭转运站采取封闭式的管理,能在垃圾收运、转运全流程中做到环保处置规范化和环境影响可控化,确保“异味不外流、液体不渗漏”。安装了负压抽风系统,再经过酸洗、碱洗等成套设备处理达标后才排放,避免气味产生;建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经过反硝化、膜过滤等环保处置工艺达标后才能排放。
“经常有周围的居民带着小孩,在这里休闲晒太阳。”东亭转运站工作人员介绍,该站自运营以来,没有接到1例涉及站点本身的居民投诉,成为环卫设施服务社区、创造和谐邻里关系的良好典范。
2024年,武汉环投集团接连中标武汉蔡甸区环卫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恩施来凤环卫一体化项目,枣阳、四川成都环境项目,大力推动福州等省内外固废市场。武汉环投集团“固废处理全产业链”模式,正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
技术创新不断突破
让科技花结出更多产业果
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武汉环投集团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固废处置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的核心动力,不断引入与自主研发高新技术。2024年,集团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参与工信部重点专项1项,参编各类标准21项,授权专利102项,1项科研课题获全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科技创新效果明显。
走在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只见水波荡漾,花草摇曳,生机盎然。尽管园区内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4小时不停作业,却一点都闻不到刺鼻的气味,更没有垃圾处置后产生的大量烟尘,颠覆了人们对垃圾处理厂的固有印象。
“我们采用全球领先的‘双脱酸双脱硝’烟气处理工艺,排放指标优于欧盟2010和国家2014排放标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实现烟气超低排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总值长肖载明介绍。
园区通过“破碎+筛分+风力分选+智能分选+机械分选”对建筑垃圾进行高效除杂,生产再生砂、石、砖等建材。采用高性能、耐污染、抗冲击的“预处理+UASB+外置式MBR+NF+RO+DTRO”渗沥液处理工艺,实现中水100%循环利用。创新采用湿式/干式协同厌氧发酵工艺处理餐厨垃圾,每天可产生约7万标准立方米沼气,年发电量超过4000万度,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化。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智慧化管控中心采用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可对物料、能源、物资、人力、数据等要素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展示以及智慧化控制,实现对园区各项目生产运行以及能源物质循环利用的集约化高效管控,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同时,武汉环投集团自主研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垃圾投放的精准识别与分类回收,大大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的深入,武汉环投集团有了更强劲的“绿色引擎”,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合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让“科技花”结出更多“产业果”。
布局多领域绿色发展
加快建设一流城市生态环保综合服务商
实现固体废弃物在园区内循环再生利用的同时,为让更多人了解环保、参与环保,武汉环投集团在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精心打造了一座宣教中心。
在宣教中心内,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固废处理的全过程,感受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强大力量;可以参与垃圾分类互动游戏,提升个人的环保意识与行动能力;可以聆听环保专家的精彩讲座,了解最前沿的环保理念与技术。
“宣教中心的开放,不仅将为武汉市民提供一个了解环保、参与环保的新平台,更将有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与深化。”武汉环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新能源汽车井喷式发展带动充电桩需求快速增长。环投集团在城发集团统筹下,抢抓机遇,计划在3年内围绕商业中心、居民区、交通枢纽等核心区域,新建65座不同规模的超充站,打造“城发新能源”超充品牌。同时结合企业特色,积极开展环卫新能源汽车专用充电站建设,向一流城市生态环保综合服务商大步迈进。
去年11月,武汉环投集团投资建设的首座城发新能源超充站,在汉阳区仙女山体育中心试运营。“一秒一公里”的极速充电体验,不仅让新能源车主远离“里程焦虑”,也标志着武汉环投集团在入局“超充赛道”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新时代新征程上,武汉环投集团以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播撒绿色发展理念的种子,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未来,武汉环投集团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国企的担当与责任,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城市固废循环经济产业,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助力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绿色发展。
策划: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