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江夏。 (柳斌 摄)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 (柳斌 摄)

江夏区最大的还建房安置小区——郑店街康馨嘉园项目。 (朱熙勇 摄)

江夏和美乡村。 (刘汉林 摄)
古武汉的源头,新武汉的缩影,这里就是江夏。
昂首挺进汤逊湖时代,江夏科创力量澎湃,新质生产力迸发,城乡交相辉映,实现发展格局之变、迎来气质之变,正从农业大区、工业大区,向创新型城区大步迈进。
2024年,极其艰辛,极不平凡。这一年,江夏经济展现出强大韧劲、发展活力,奏响了中国经济光明论的江夏乐章: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5亿元、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财政收入规模、亿元招商项目开工数等硬指标稳居武汉市前列;
综合实力、创新、投资竞争力等全国百强区排名持续进位;
全球首台掘爆机在江夏研制成功,超2万名青年创新人才落户;
“四上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实现“三个过千”;
千余家企业“用脚投票”,市外企业迁入量武汉市第一……
2025年,江夏撤县设区30周年。而立之年再出发,江夏锚定新方向:建设新中心、争当第四极,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新范例。
数读2024
●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5亿元、增长6.6%
● 超2万名青年创新人才落户
● “四上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实现“三个过千”
● 千余家企业“用脚投票”,市外企业迁入量武汉市第一
● 获批省级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11项
● 政府投资基金群规模近700亿元
江夏科创供应链平台为2000余家科企精准画像、精准服务
● 8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8245个
全国百强区排名持续进位
武汉高质量发展第四极蓄势待发
在全国百强区中,过去6年,江夏是“常客”,年年登上各项榜单。
2024年,江夏综合经济在大战大考中稳进向好,综合实力、创新、投资竞争力等全国百强区排名持续进位。
江夏的出彩之处,不止于此。
过去一年,江夏的大财政动力循环体系入选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高峰村“一核五治”、界镇社区共治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亲清江夏”惠企服务平台获市场主体广泛肯定。
出彩,来自实力。
过去一年,江夏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在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亮眼答卷: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新签约高德红外、今电科技等重大项目125个、金额1255亿元,新开工武汉信息港、江夏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96个重大项目,中仪物联、唯势智慧供应链武汉总部等项目竣工投运,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0亿元、增长8.8%。
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开展促消费活动220场,社零总额预计实现432.7亿元、增长7%。打造省级服务业聚集区4个,东湖里获市“十大夜间消费聚集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56.5亿元。
产业转型成效初显,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获评全国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楚能新能源、金盘科技获市级标杆智能工厂,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物联等新兴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出彩,来自改革。
2024年9月,江夏区在全市率先设立线上线下涉企增值服务专区,首批增值服务93项。为企业提供集成的增值服务,是政务服务思维理念的转变,也是体制机制的转变,标志着江夏区政务服务由规范化转为增值化、便利化。江夏区推行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入选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
此外,江夏还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突出环节简化,压缩申请材料事项67类,流程再造152项,165项业务办结时限缩减30%,政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5%。上线“视频帮办”服务,可帮办业务超500项。推出“夏企码”服务平台,实现企业需求“一码受理”,反馈诉求闭环解决。建设中小企业服务站点44个,兑现免申即享资金2.1亿元,助企融资25亿元。获批省级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11项,全省首个园区入驻即插电项目在金江南工业园落地运营。
科创“滚雪球效应”加速放大
武汉版科创大湖区呼之欲出
2024年,创新的浪潮在江夏不断奔涌。
作为长江中游千亿新城区,拥有国家特色产业集群的江夏,迎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科技创新重塑竞争新优势等重大机遇,成为汤逊湖组团的主体区、核心区,被省市寄予厚望。
把握城市发展大势,江夏扛牢汤逊湖组团的主体区、核心区担当,坚持以湖为单元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一揽子制定实施三年行动方案和项目清单,加快“三个优势转化”落地落细,推动组团融圈从战略性对接,跃升到实质性融入的新阶段。
进入汤逊湖时代的江夏,活力动能在创新引领中愈发强劲。
科创“滚雪球效应”加速放大,汤逊湖光量子研究院、华科大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相继投运。
创新平台不断壮大,建成省级重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1个,首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2个、新型研发机构6家,新增博世华域、超好生物等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3家。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发布“汤逊湖人才十条”。政府投资基金群规模近700亿元,引入返投项目48个、投资总额54.7亿元。依托大湾区科技创新武汉中心,打造江夏科创供应链平台,为2000余家科企精准画像、精准服务。
江夏区协同推进高水平开放创新,拿出321万元奖金招募优秀技术经理人,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搭建“江夏需求、全国解决”和“全国需求、江夏解决”的技术解决网络,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动科技创新,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精准施策推动科技创新,江夏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开放创新应用场景9个,新增市级孵化载体7家、创新园区10.5万平方米,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5亿元、增长7.1%。
城乡融合加速蝶变
打造武汉南部城市新中心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立区,再到产业兴区、创新活区、共富强区……江夏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区,城乡面貌在融合发展中加速蝶变。
汤逊湖组团上升为省市战略,江夏迎来发展格局之变。把握城市发展大势,江夏按照“多中心、组团式”发展要求,建设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武汉南部城市新中心,靶向发力提升城乡品质。
2024年,江夏着力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努力用城乡“一体化”推倒“二元墙”,精品城区、现代城镇、和美乡村协同共进,一幅四化同步、城乡融合的幸福画卷,正在江夏徐徐铺展。
纸坊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区,山坡副城片区开发全面开工。建成还建房5916套,4000余户群众喜迎新居。天子山大桥钢栈桥顺利贯通,山湖大道、环鲁湖EOD水生态治理等项目完工。
基础设施全面提速,启动G107江夏南段改扩建、藏龙大道东延、车光大道东段等重点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86.1公里。
城市更新有力实施,新增停车泊位1.1万个、充电桩7609个,新能源公共充电设施实现区、街、村三级全覆盖。改造老旧管网62公里。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家、家庭农场26家,组建运营强村公司26家,带动88个村集体营收增加5122万元、增幅6.6%。梁子湖大河蟹、江夏碧舫、光明茶3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国家首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城山水公园、安山载甫河治理等项目加速推进,江夏污水处理厂入选国家首批绿色低碳标杆厂,山坡湖获省级湖泊型水利风景区。新建绿地45公顷、绿道5.5公里、口袋公园5个。空气质量总体持续向好。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江夏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举措,超八成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保障不断夯实,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扩面1.3万人。
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山坡高中主体建筑封顶,8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8245个。开通全市首例“客货邮”通村专线。
文体事业加快发展,金口草把龙、楚地菖蒲造景入选省级非遗。新建文化服务阵地13个,举(承)办亚洲杯铁人三项等文旅体活动,全年旅游综合收入73亿元。
基层治理全面加强,成立区行政复议化解中心,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全区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2025年是江夏“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撤县设区3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夏将扛牢汤逊湖组团主体区、核心区担当,建设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武汉南部城市新中心,建设武汉版科创大湖区,打造武汉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武汉南部产业创新大走廊重要承载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区,为武汉加快“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展现江夏担当、作出江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