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8月1日,湖北退役军人“长江卫士”志愿服务联盟在武汉成立。

军地联合为荣立二等功的现役军人送喜报。

湖北省第五届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武汉都市圈会场。

迎接返乡退役军人场景搬上2024年武汉市退役军人服务技能竞赛赛场。

驻汉部队一级军士长苏勇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
武汉,英雄之城。
大江大河的孕育下,这里英雄辈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为驻军大市、兵员大市、安置大市,武汉市用心用情用力,与驻军部队一起倾心共谱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协奏曲,铸就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连续7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退役军人所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
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锚定目标,建设全国退役军人思想文化的高地、建功立业的宝地、美好生活的福地、拥军支前服务保障的重地、英烈精神传承弘扬的胜地。
近年来,在武汉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悉心指导下,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认真落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五有”“全覆盖”要求,积极打造“幸福兵站集结号”工作品牌,推进服务保障体系从有到优转变,实现与退役军人“五强之地”的双向奔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红色兵站唱响主旋律
老兵宣讲、思政微课、见义勇为……
2024年11月6日,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军休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和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回信,参会人员反响热烈。
“老兵宣讲团”成员、军休干部张莉5年来一直致力于红色宣讲事业,她说:“第一时间学习总书记的亲切回信,大家深受鼓舞,深感责任在肩、使命重大。”
在武汉,许多像张莉这样的军休干部主动参加老兵宣讲活动。沙永金,武汉西藏中学“石榴籽大讲堂”主讲人,参加全国退役军人思政微课展示比赛进入九强;徐金保退休后在武昌首义学院从事教育青少年下一代工作长达十余年……
除了军休系统,武汉市各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也陆续组建老兵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
2024年“六一”前夕,一场“老兵心系红领巾 革命旧址忆峥嵘”活动在武汉市第七十五中学开展,一等功臣肖德兵向150余名少先队员讲述战斗故事。这是江汉区“红色传承·老兵说”系列活动之一。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革命烈士李汉清的故事……”2023年9月,东西湖区发布《耀信仰之光 固英雄丰碑》主题短视频。这背后,是历时近4年、总行程超过3万公里的寻亲路,涉及15个省份,走访200多位烈士亲属和知情人士,从70多个档案、文史部门带回3800多条线索,完善了75位烈士的英雄事迹。
作为武汉市烈士纪念园“一园两区”,黄陂区投资1.8亿元建设的烈士纪念园,将于2025年6月全面投入使用,成为武汉市重要的烈士纪念、红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防教育基地。
退役军人红的底色,展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强大生命力。老兵们身上的磅礴正能量,在党建引领下得到持续释放。
“以后遇到这样的危急时刻,我一样会挺身而出”“如果当时我不跳,一个鲜活的生命可能就没有了……”2024年7月26日,“追寻身边的星”湖北省见义勇为退役军人代表座谈会在武汉举行。座谈会上,火场救人的快递小哥张裕、跳江救人的辅警韩靖上台分享了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挺身义举的故事。
近年来,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党建引领,擦亮红的底色、营造军之特色,建设退役军人思想文化的高地、英烈精神传承弘扬的胜地。以“幸福兵站集结号”为主品牌,打造“老兵宣讲团”“行走的老兵思政课”等子品牌,形成市退役军人工作党建品牌矩阵。
拥军兵站谱时代赞歌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精心安排的迎接仪式,让我感受到了光荣、鼓舞和鞭策。”
2024年9月3日,武汉火车站前人潮涌动。当3名身着军装的退役军人走出站台,在此等候的退役军人工作者热情上前迎接,为他们戴红花、披绶带、献鲜花。看到这些,一位返乡士兵发出这样的感叹。
当月,武汉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武汉警备区政治工作处联合各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在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和天河机场等“三站一场”设点,迎接2024年度秋季退役军人返乡。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丈夫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党和军队的培养,我们全家都感到非常骄傲。”2024年5月,在江岸区举行的2024年现役军人立功喜报集中送达仪式现场,现役军人陈立武的妻子手捧二等功喜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部队官兵的难事,就是地方“天大的事”。
在江岸区劳动街道国信院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现役军人子女托管班得到了军属一致好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托管班课程,不仅解决了看护难问题,更让孩子们收获颇丰。
“战友们,你们知道在训练场上如何正确处置训练伤吗?”“你们知道热射病的初期症状和急救措施吗?”
2024年7月,武汉市荣军优抚医院和江夏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展“军民鱼水一家亲 健康义诊进军营”医疗巡诊活动。李翠平医生向武警某部官兵系统传授了预防和急救措施,引导官兵不断提高自我防护、自我护理、自我恢复能力。
2024年“八一”前夕,在武汉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和江夏区、东西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调下,武警湖北省总队训练基地装上电子显示屏、训练交互式白板等新型教学电子设备,95174部队基地完成路面硬化400米,停车场整修近400平米,联勤保障某部门前荒地进行绿化美化,打造“军地共建双拥园”。
近年来,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建设拥军支前的重地”,慰问驻军部队、立功受奖官兵和边海防部队官兵,完成拥军支前、双拥共建需求,推动军队文职人员游览政府定价景区享受现役军人同等优待……一项项饱含温度的双拥举措,让深情暖意流淌在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心间。
活力兵站队伍显担当
在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宽敞明亮、功能齐全,这里开设了专门服务窗口,配建了老兵之家、接待室、议事厅、阅览室、俱乐部等功能室,还设置了荣誉墙、展示厅等。
这,是武汉市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体系阵地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聚焦基层服务站“怎么建”“干什么”“怎么干”,通过规范化建设,378家退役军人服务站达到全国示范标准,7家退役军人服务站入选全国、全省百家红色“退役军人之家”,创建市级精品服务站20余家。
目前,该市共组建3463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辖区退役军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信息登记、就业创业指导、优抚帮扶、权益维护等一站式服务。
阵地建好了,如何最大限度激发服务保障活力?
2024年6月,武汉市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班,这是连续第三年在“双一流”高校培训,785名市、区、街道(乡镇)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参加。
2024年湖北省首届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武汉市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一、二等奖。
在高校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是武汉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创新举措。2024年6月、10月,洪山区、江夏区先后为13所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揭牌,充满活力的校园“国防绿”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3000多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参与管理、互助服务,成为退役军人服务新质力量。
近年来,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持续深化“五有”“全覆盖”要求,不断巩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启动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探索拓展服务保障阵地,为“五强”之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匠心兵站服务暖人心
老兵过得怎么样?工作安排如意不如意?各级党委和政府有没有嘘寒问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11月15日,武汉人力资源市场人头攒动,来自医疗、物业服务、汽车服务等各行业73家招聘企业设置咨询台,不少退役军人和军属来到现场,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投简历、约面试、咨询招聘事宜。
这是武汉市退役军人和军属秋季招聘会现场的一幕。当天,1300余人到场求职,企业共收集简历800余份。
近年来,武汉市先后有6000多名退役军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专场招聘会13场,帮助3万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再起航。近日,30台互联网“1号求职机”正陆续进驻市、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以科技赋能为退役军人高效就业助力。
就业有着落,创业有支持。助力退役军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武汉市相继建立3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硚口区三新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已培育军创企业42家,“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生态圈”持续扩大,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海慧特装就是成功孵化企业代表。2024年,武汉市有2家新质生产力军创企业在全国大赛获奖。
情系老兵,温馨暖心。在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统一组织下,武汉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持续开展“五个一”关爱活动。春节前后,武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辖区退役老兵进行暖心慰问,为他们送去一批军大衣、军棉鞋。武汉经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得知77岁的张仁轩长期卧病在床,生活十分不便,服务专干上门为他送去一台轮椅和护理床,耐心教家属调节舒适方便的坡度。老人家激动不已,“每次老伴扶我起来都很费劲,有了这个床真的方便多了!”
提升退役军人工作法治化水平,是全面推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021年9月,武汉市法律援助中心驻武汉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站挂牌成立,15个区级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站集中授牌。目前,全市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站已为退役军人办理各类法律事项432项。
围绕建设美好生活的福地,用“匠心”扑下身子,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近年来,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紧紧围绕就业创业扶持、帮扶解困、法律援助等方面,办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为退役军人提供有力度、有温度、有持久度的服务,让“最可爱的人”感受到最温暖的关怀。
先锋兵站助老兵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湖北考察,对长江大保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治理、乡村全面振兴等把脉定向。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学深、悟透、践行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上全力以赴。
“我们志愿投身于守护长江的伟大事业,用行动诠释退役军人的忠诚与担当。”2024年8月1日,湖北退役军人“长江卫士”志愿服务联盟在汉成立。活动现场,一位退役军人代表发出的倡议铿锵有力。
这是湖北首个以退役军人为主体、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的全流域、联合性、非营利志愿服务组织。该志愿服务联盟由武汉等6个市州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中国安能武汉救援基地退役军人“长江卫士”志愿服务队共同倡议成立。
近年来,武汉市521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万余队员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多场次。作为全省“长江卫士”联盟首任轮值主席,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各方推动联盟工作,为长江大保护注入新活力,先后携手恩施巴东等五地同步揭牌首批“长江哨位”,向全社会展现了退役军人在保护长江生态过程中永葆本色、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
如今,“长江卫士”与“首都老兵”“古田军号”并肩,已成为全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知名品牌。
排解纠纷,老班长打前阵。2023年3月,武汉市张富清老兵法律志愿服务团成立,32名律师走进社区,引导他们依法维护合法权益。退役军人杨某深陷债务纠纷,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乔仁强律师挺身而出,凭借专业知识与不懈努力,帮他成功维权。
硚口区荣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老兵调解员易长江在调解一场邻里纠纷时,从法理与人情两方面,让矛盾双方达成共识。像易长江这样的老兵调解员,在武汉有近百人。
头雁领飞,基层治理争先锋。
2024年4月16日,蔡甸区举办“赓续军魂强职责,振兴乡村谋发展”培训。在教官铿锵有力的口令声下,近50名“兵支书”精神抖擞。“队列训练的口号一响,立刻让我找回了在部队时的感觉,以前在训练场的情景历历在目。”蔡甸区永安街竹林村党支部书记高志圣说。
从2023年到2024年4月,高志圣推动完成了550亩的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让村民得到实惠;在东湖高新区佛祖岭街道和顺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李励凭借军人的坚毅与果断,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社区的信访问题……
近年来,聚焦让各领域都成为退役军人建功立业的宝地,武汉市培育社区(村)“兵支书”“兵委员”1600余人,挂牌一批“兵支书”工作室。“社区兵政委”“社区老军医”“老班长调解员”等先锋涌现,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如今,武汉退役军人工作的美丽画卷,还在徐徐展开……
统筹:钱燕滟
撰文:曹宽 景乾辉 柯莉 隗达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