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5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增色 2025年01月06日

孝感生态茶园助力乡村游。

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黄毛粘”喜获丰收。

金卉庄园浪漫花海引客来。

安陆王义贞满山尽披“黄金甲”。

孝感首衡城建起华中超级“菜篮子”。

10万元,全覆盖。2024年,孝感18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过10万元,成绩喜人。

农业农村“十大提升行动”结硕果。2024年,孝感新增2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该市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总数达124家。

一座小城,撬动一座大城。前不久,孝感首衡城市场农产品累计交易量突破600万吨,交易额突破500亿元,日均交易量、日均交易额位列湖北第一。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争上游,“敢、快、干”!孝感市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紧扣农民增收主线,做实做细功能城镇、和美乡村、实力产业“三项行动”,全面实施农业农村“十大提升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所有行政村实现市场主体全链接全覆盖,农业产业招商工作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三,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获评“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锦绣画卷正在澴川大地铺展。

资源唤醒 产业觉醒

完善联农带农惠农机制

冬至时节,云梦县城关镇白合村交易中心车来车往。村党支部书记秦青红打开手机,核对订单信息,一箱箱沾着泥土、露水的新鲜蔬菜,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紧邻府河湿地,生态条件得天独厚,白合村是云梦有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年产优质蔬菜5万吨,种出了“白合花菜”“白花菜”两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

有品牌,咋推广?前些年,这可愁坏了秦青红。

要想壮大产业,必须主动拥抱市场。2022年,在政府引导下,白合村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成立村级人民公司,对接市场主体,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

“自从村里有了公司,我们的蔬菜大都通过订单的方式,销往大型商超和全国各地批发市场,价格比以前高了,销路也不愁了,每亩纯收入4000元以上。”菜农张元清说。

一村一市场主体,一村一策略。

安陆王店村紧邻盛世闻樱景区,成立强村公司,围绕“顺道游经济”,推出休闲民宿、村咖、涢供优品等旅游产品,引导在外青年回乡创办农家乐,发展“村房短住”业态,吸引往来游客在村里歇脚。

孝昌陡山乡依托周边红色资源、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在新建村打造小谷粒未来营地,走起“研学+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

云梦紧盯高端食用菌赛道,引进湖北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现代化菌类生产基地,进一步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产业造血功能。

“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国土整治+资源发包”“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主导产业+延链服务”“村集体+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孝感推介五种发展模式。其目标所指,让村集体强起来,产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让市场大门越开越大。“华中大冰箱”首衡城落户孝感,全市5.9万亩农业基地主动对接,孝南米酒、汉川莲藕、云梦蔬菜等农特产品搭上“首衡快车”销全国。

让资金利用效率更高。孝感整合各级财政资金2.83亿元,扶持538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让农村发展更有后劲。孝感着力培育“领头雁”引育新农人,支持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全市村“两委”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48.7%,注册农民合作社8022家、家庭农场3697家。

优质稻产业示范带上的朱湖农场内,万亩连片的种植基地在冬日暖阳下休养生息,松软厚实的土壤闪着油光,智能化种植体系一应俱全,彰显着高标准农田上年平均亩产超1200斤糯稻的产能底气。

与此同时,十几公里外的麻糖米酒产业园里,各类加工企业马力全开。在孝感,糯稻二、三产产值将近70亿元,带动9.2万户农户共享产业收益,产业链条上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33000余元。

一粒小糯稻正裂变成百亿大产业,却并非孝感优势产业带上的一枝独秀。

稻米、禽蛋、茶叶、生猪、蔬菜,孝感深入推进重点农业产业链强链工程,预计2025年糯稻、生猪、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禽蛋、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土特产”大文章推动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从卖资源到卖品牌。2024年前三季度,孝感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81.81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居全省第一;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007.93亿元,同比增长8.5%,产值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四。目前,该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12家,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8家。

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

畅通城乡融合发展通道

“家门口就可以取件,给亲戚朋友寄点土特产,真是太方便了!”在村寄递物流便民服务站,应城市郎君镇知府村村民乐滋滋地说。

以前,孝感市寄递物流只延伸至乡镇,尚未下沉到村一级,村民取快递只能到镇上,坐公交来回就要一个小时。

孝感市以快递进村“小切口”做实农村物流建设和消费升级“大文章”,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邮快合作、直配到村”的运营模式,升级物流设施,完善快递体系,2023年在全省市州率先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2024年,该市着力做好寄递物流进村“下半篇文章”。

“小包裹连着大市场,小快递服务大民生。”孝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孝感着力把“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打造成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黄金一公里”,2024年孝感农产品“出村进城”上行量排名全省第二。

孝感市引导农民“抱团”进城拓市场。同时,每村建立一个电商服务点,提供网销、直播带货等服务,降低物流寄递成本。

走进孝感应城市寄递物流共配中心,环形分拣设备上,一件件快递包裹匀速移动,被精准投入200多个村级网点对应的快递格中。

与配送中心繁忙作业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应城市田店镇畅马村,村民杨园慧悠闲地走在七彩色的乡间小路上,不出村就能将“孝感麻糖”寄给千里之外的老朋友。同样享受着便捷物流服务的还有应城市黄滩镇干河村老兵筑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丑香瓜”通过寄递物流发货,省时省力,每亩地增收近2000元。

“虽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是酒好更要勤吆喝。”孝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小冰介绍,将以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孝感红茶、大悟抹茶、孝昌七仙红桃等知名品牌为主导,大力开展系列专项展销活动;培养一批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和本土助农主播,推动孝感特色农产品“出圈”出彩。

在大别山深处,一辆辆邮车穿梭其间,将大悟板栗、茶叶、花生等农特产品发往全国各地;在孝南区村级寄递物流便民服务站,村民们拿着快速送达的包裹喜笑颜开……选准小切口,解决大民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7555个湾组已维修更换路灯30759盏,9683个湾组已新建安装路灯67409盏,实现农村湾组路灯“湾湾亮”“晚晚亮”;打通市际、县际、乡镇村际之间“两不管”地带的“断头路”140多条120多公里,路畅通民心,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着更多的可能。

孝感聚焦农产品品牌不响、供应不通、销路不畅、质量不齐问题,抓实网点升级,畅通供应网路,注入电商服务新动能,创造农产品上行新流量。2024年1至11月,孝感市农村收投业务总量12171.18万件,同比增长46.52%,其中农村上行件2380.3万件,同比增长134.25%,圆满完成全市农产品“出村进城”上行量同比增长20%以上的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孝感在1769个村级网点功能全覆盖的基础上,新提档升级1058个,新增农村邮路44条,建成337个乡镇农产品产地冷藏设施,推动村级网点上行配送渠道、收费、包装、运输、投送等全链条互联互通。

规划引领 分类推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曹砦村,位于孝昌县陡山乡南部一个四面环水的小村子。在村民曹国省的记忆里,河道已经多年没有清淤,“小桥流水都成了臭水沟”。

直到“共同缔造”工作法走进曹砦,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村干部和村民齐聚一堂,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汇聚成一个声音——让曹砦村再现水乡美景。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袖手看”到“一起干”。

精绣“金角银边”,呈现“方寸之美”。村民曹敬堂拆掉闲置旧屋,给河道让路;村民曹金洲在房屋侧面砌上了颇有设计感的小花坛;清理塘堰,即便是挖出的淤泥杂物短期占压了村民部分菜地、花园,大家也慷慨支持……

为什么支持?看着自己的村庄已经按照3A级景区打造运营,村民曹建国心情舒畅:“风景好,心情就好,村里的鸟叫声都比过去热闹。种上菜、养上鱼,城里人每到周末就来游玩、租地种菜,等农耕文化园弄好,经济效益肯定更好。”

让村民的生活便捷起来,就得把原本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向村庄延伸。孝感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引领,沿线连片、分类推进,在全市100个示范村、1300个湾组,一体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走进汉川马鞍乡,汉江如丝带般曲折蜿蜒,景观水车、甑山书屋、甑山公园映入眼帘,仿佛一幅水墨画。乡里召开16场屋场院子会,听取群众心声,推动强弱电缆入地,新建幸福食堂、劝学长廊、体育广场,让乡镇更加宜居宜业。

应城杨岭镇聚焦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打造运动健身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把群众的呼声变成“幸福掌声”。安陆携手湖北健康养老集团,建设运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让农村老年人就近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

各地强支部、抓治理、树新风,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的基层治理方式,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大悟河口镇顺山村推行“建设项目群众筹划、所需劳力群众筹集、募捐资金群众筹措,政府按筹资筹劳额度放大奖励”的办法,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实现“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孝感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围绕更加便利的生活圈、医疗圈、健身圈、养老圈……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完善集镇功能品质。

开窗见绿,出门入园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孝感依托老澴河、槐荫河、邓家河、王母湖等水系,打造“河风湖韵”蓝绿湖链。累计完成892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4.52%。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增至123座,配备农村保洁员1.01万人,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2023年,孝感获评“中国十大秀美之城”。

撰文:丁琳

供图:孝感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