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4

主城蝶变 幸福“城”长 2025年01月06日

孝感主城一角。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孝感市老澴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显著。

邓家河湿地公园。

孝南区广场街道大院社区大院小区加装电梯。

“孝感每天都是新的!”这是抖音、微信公众号上粉丝们对孝感最多的点赞。

来到孝感城区,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感慨:“变化太大,变美了!”这样的变化,几乎每天都在孝感上演。孝感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等称号。

城市面貌之变,源自城建思路之变。

近年来,孝感以落实全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去年以来,该市践行“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打造生态秀美滨湖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城市、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两湖镶嵌、六水相依、双城相拥”的生态水乡城市格局加速形成。

从38.5平方公里到76平方公里——

孝感“长”大了

城市建设,不能走“铺摊子、堆块头”的老路。在孝感区域发展布局中,主城崛起是重中之重。

孝感提出,主城向东、向南延伸,推动主城崛起,提升主城能级,把孝感主城区加快建成“两湖镶嵌、六水相依、双城相拥”的“双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城市。围绕府澴河生态主动脉和王母湖、仙女湖、童家湖生态节点,以及多条水系、绿廊,从沿河发展走向沿湖、拥湖发展,构建“一河三湖、一链多廊”蓝绿湖链生态格局,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打造更多生态“绿线”、亲水“蓝线”,充分彰显生态秀美孝文化名城风貌,建设具有河风湖韵的秀美湖城城市框架,由“滨河城市”向“滨湖城市”蝶变。

进一步优化城市和产业发展布局,推动老城片区、东城片区、毛陈片区、南城片区“四大片区”组团式发展——

依托金融创新产业园和政务商务资源,优化发展东城片区,打造产城融合核心示范区;

以首衡城和奥体中心为核心,加快建设毛陈片区,打造现代商贸服务集聚区;

以老澴河为根脉,实施孝文化古城复兴工程,更新重塑老城;

聚力纸卫品等优势产业,打造中华纸卫品之都核心发展区,统筹发展南城;

依托天河机场核心枢纽,高标准建设临空新城,打造孝感重要增长极。

曾经逼仄的主城区,发展骨架迅速拉开,建成区面积扩至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70万人,有了大城模样。

老城焕新,新城也在崛起。如今的孝感主城,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龙须沟”变景观河,垃圾场成打卡地——

孝感变美了

漫步老澴河河畔,沿岸树木葱茏,河水波光粼粼,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老澴河是孝感的母亲河,全长8.6公里,贯穿整个老城区,过去因环境污染,常年处于劣五类水质,成了人人避而远之的“龙须沟”。

治理老澴河,是沿河两岸居民的共同期盼。

2017年底,孝感启动老澴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50亿元,规划范围4.5平方公里,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水生态、建设绿色廊道、改造棚户区、完善城市功能。经过3年综合治理,老澴河水质明显改善,一河清水重现,两岸居民共享生态福祉。

老澴河之变,折射孝感治水的决心。孝感,一座以水为魂、以水为脉的城市。全境有河流209条、湖泊31个,不同程度遭到污染。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38亿元,系统治理汉江、府澴河、汉北河等重要支流岸线,高标准推进754个长江(汉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给河流“减负”;定期开展地表水水质检测,老澴河、槐荫河、邓家河3条城市内河水质均达到国家Ⅳ类标准;投入19亿元,对15个重点湖泊实施退耕、退渔、退养,累计还湖11.88万亩,让湖泊“复苏”,汉川汈汊湖湖面较实施“三退”工程前扩大20倍。

治水,从大江大湖向小微水体延伸。2022年6月,孝感入选全国第一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项目涉及69个自然村、近9万人,总投资约4.4亿元,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探索“一水一策”治理44处农村黑臭水体,初步形成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孝感模式”。

孝南区卧龙乡卫东村卫东渠曾是村民心中的“堵心渠”。自纳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以来,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和生态修复,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成为全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样板工程和“网红打卡地”。目前,8条已整治黑臭水体未出现返黑返臭情况,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

孝感还深入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行动。目前,已实现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纳入省级考核的82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转入商业化运营,2023年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排名中,该市居全省市(州)第一。

地面像海绵,有弹性会“呼吸”——

孝感更宜居

孝感河网发达,水系众多。城区由于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老化等问题,每逢汛期,城市内涝几成顽疾。

2021年6月,孝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以来,该市强化战略规划引领,统筹流域综合治理,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生态治理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谋划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95个、总投资278.4亿元,探索出一条平原湖区城市“水患”变“水利”、人水和谐、城水共融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

着眼于流域区域,遵循自然循环,以汉江、府澴河、汉北河“一江两河”骨干河流系统治理为重点,强化雨洪蓄滞空间保护修复,为水留空间、留出路。

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依托毛陈河打通城市内河水系槐荫河与城外大型湖泊王母湖、仙女湖连通渠道,实现雨洪自然分流。

畅通府澴河流域天然雨洪通道280公里,对府澴河童家湖堤段实施加固,恢复大中型水库、重要湖泊、分蓄洪区、坑塘水面等雨洪调蓄空间340平方公里。

实施退垸还湖工程,完成王母湖、仙女湖退垸还湖项目,恢复区域蓄滞洪空间1200万立方米,总容积增至9200万立方米。

聚焦“渗、滞、蓄、净、用、排”要求,系统化推进河流、市政道路、市政设施、公园等“海绵化”改造,重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保护修复城市水生态。

打通槐荫河、老澴河、邓家河、后湖渠、胜利河、箍湖河等6条城区主要排涝通道,新建、改扩建排涝泵站、雨水泵站、雨水提升泵站10个,排水泵站总数量达17个,排水能力提高100立方米/秒。

整体推进35.8平方公里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新区地下管网全面落实雨污分流,城市3条主要内河水质均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

强化片区扩调蓄,对重要自然坑塘水面予以保留,实行保护性开发并建设为公园绿地。目前,已建成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公园和绿地等项目143个。新建13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5个城市内湖生态补水全部利用收集净化后的雨水,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21万吨。

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更新之中,着力打造“会呼吸”的城市。

改造后的澴川路,双向6车道的沥青路面平整开阔。但很少有人知道,路侧的绿化带是隐藏的“海绵宝宝”。

据介绍,两侧绿化带所有园建铺装均采用透水性材料,铺装下面设置有雨水收集管,小雨时直接汇聚至下沉绿地,雨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则通过雨水支管排入市政管道。

这些“黑科技”还用在槐荫大道、长征路、黄陂大道等路网管网改造中,新增雨水管道40余公里,完成管网(渠)清疏390公里,管网排水能力显著提升,雨水通道进一步畅通。

小区改造也融入了海绵设计理念。澎湖湾小区因地势较低,配套设施老化,小区雨天路面积水、地下管道“返水”是常有的事。2022年被纳入“一点一策”易涝点整治项目之列,在小区内部设置挡水设施、截水沟,新建排水泵站,居民彻底告别了“逢雨必涝”的“城市看海”历史。

2022年以来,主城区经受住10余次强降雨考验,未发生严重内涝。2024年6月,孝感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绩效评价现场复核。

出门就进公园,上楼“一键直达”——

孝感更温馨

傍晚时分,槐荫公园,前来散步、运动的市民络绎不绝。

槐荫公园连接老城区与东城区,面积2.76平方公里,绿地率达85%以上,惠及周边10多万居民,被誉为孝感的“城市绿心”“城市之窗”。

2023年1月,该园新建(改建)49000平方米的体育场地投入使用,成为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体育公园。

近年来,孝感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标准,超前规划建设城区最大公园——邓家河湿地公园,加快完成董永公园孝文化综合建设工程、后湖游乐园综合提质工程,推动建设董湖公园、春云湖公园、城西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见缝插“绿”,2023年完成41个口袋公园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5个公园获得“全省最美口袋公园”称号。

如今,孝感加快建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不出城就能拥抱绿色、邂逅“诗和远方”。

畅通城市血脉,便捷市民出行,焕新城市面貌。孝感不断打通城区“断头路”,畅通“瓶颈路”。

董永三路西延伸城际铁路桥至董永路段原先存在“断头”节点,该路段约260米,一度成为市民出行痛点。2024年6月18日开始,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下足硬功夫,提速施工,目前已建成通车,市民们可以通过董永三路直接到董永路了。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该市计划2025年打通“断头路”27条。

秀美之城,美在环境优,更美在有温度。

近年来,孝感在建设孝文化名城中,着重关注市民的痛点、难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 2019年以来,孝感市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目前,已完工小区1327个,涉及1.03万栋、20.16万户,建筑面积2068.3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48.58亿元。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装充电桩,安装垃圾分类设施,开展适老化改造和儿童友好型改造,消除消防、电力、供水等安全隐患,全方位补齐从“小区”到“社区”的城市功能短板,全力构建“15分钟”生活圈,打造完整社区。

“越来越多居民将享受到‘一键直达'的幸福生活!”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负责人介绍,该市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大力推动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89部,解决了老人上下楼难题。

撰文:周文波 刘金城 陈出

供图: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