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在更宽领域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 续写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的“荆”彩篇章 2024年10月09日

长江雅江一脉牵,鄂藏交融心相连。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序幕。长江之畔的荆楚大地牵手雪域高原的西藏山南,同心奏响千里山湖情的华美乐章。

三十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牢记政治使命,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累计选派1194名援藏干部人才,实施704个援藏项目,援助资金、物资共计48.6亿元,推动鄂藏两地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用心用情交出对口援藏的“荆”彩答卷。

一批批湖北援藏干部人才继承“老西藏精神”,把山南当故乡、把山南人民当亲人。援藏工作队专业人才杨艳斌,进藏时身背20多斤湖北优质种苗,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已有30多个种植项目在山南12个区县推广;援藏工作队成员袁洋在援藏期满后,毅然选择继续留藏;援藏干部梅强组建了山南实战教官团队,指导60多个基层派出所和警务站规范化建设,荣立个人三等功。在第四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上,湖北三人获得“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表彰。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9月4日至6日,按照省委工作安排,湖北省党政代表团赴西藏学习考察,开启了进一步深化鄂藏两地交流合作,推动新时代我省对口援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大幕。

凝心铸魂担使命,踔厉奋发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北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第四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精准援藏、系统援藏、长期援藏,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科技、生态、文旅等更宽领域加强双方务实合作,更深层次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着眼西藏九大产业

掀起产业援藏新高潮

近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纷纷刊发报道,点赞湖北以产业援藏、就业援藏等有力举措助力山南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就。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三十年来,产业援藏逐渐成为湖北对口支援工作的优势和亮点,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湖北产业援藏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作为湖北省首批援藏企业,华新水泥2003年在山南成立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20年来不间断将先进技术和资金注入西藏,目前已累计完成生产总值约170亿元,直接带动750人就业,形成闻名全国的产业援藏“华新模式”。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由湖北引入山南市乃东区,现已建成200万羽全智能藏鸡产业园,带动20个村集体均实现年增收20万元,受益群众7000余户,探索出卓有成效的“宏农模式”。

产业援藏,既要立足湖北所能,也要瞄准山南所需。去年,宏农二期、清匠制氧、无人航空器产业基地、东风汽车商城等50个湖北产业援藏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47.95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对口支援山南的三省份中位居首位。

“我们将坚持把振兴产业作为援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不断丰富产业援藏‘湖北模式’的深刻内涵。”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眼西藏“九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发挥湖北产业优势,一方面,支持现有援藏企业不断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激活产业生态;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湖北企业投资西藏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在山南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下活“平台、项目、人才”一盘棋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如果说产业援藏是“输血”,科技援藏则是“造血”之举。

湖北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省级科技援藏行动方案,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全省10多家科研院所和机构扎根西藏,132项新技术新业务在雪域高原破土发芽。

“十三五”以来,湖北省先后组织实施援藏科研项目21项,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与山南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在农作物栽培、畜禽养殖、微生物发酵等方面成果丰硕。

长江大学开创全国高校科技援藏先河,在山南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西藏分中心,“点对点”承接西藏科研需求。仅今年,长江大学就有8个科技援藏项目在山南市同步推进。该校正计划与西藏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等展开协同研究,以项目为载体,帮助西藏培养本土科研人才梯队。

“除了长江大学,省农科院、安琪集团、湖北清诺公司等一批湖北的科研院所和企业,都在西藏设立了创新平台。如何推动这些创新力量汇聚成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省援藏办相关负责人说,将持续下活“平台、项目、人才”一盘棋,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上闯新路、出实招,让科技援藏的品牌效应能更好地转化为对产业发展的助推效应。

这一目标正逐步变为现实。安琪集团在山南市设立生物技术公共服务中心援藏分中心,开展高原菌种筛选、开发利用等研究,至今已申报发明专利10件。依托扎实的技术储备,不久前,西藏安琪珠峰高原益生菌项目顺利投产,该项目预计可年产200吨高原益生菌,年产值3亿元以上,实现了安琪集团由“技术援藏”到“产业兴藏”的重要转变。

精准注入湖北优势资源

推动民生保障上台阶

今年6月,山南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启用。该中心有能力为体重不足一公斤的低体重新生儿提供重症救治医疗服务。

这背后,是湖北援藏工作的主动作为,先后协调各方面力量资源,投入1100万元用于病房硬件提档,添置重症救治设备等。山南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蝶变,是湖北省扎实推进民生援藏的缩影。

在医疗援藏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共选派22批次、43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援助山南市医疗卫生工作;投入建设资金约2.2亿元,开展新技术140余项。

先后组织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省内顶级医疗专家进藏开展儿童先心病、肺动脉高压、重症精神疾病筛查救治工作。在湖北省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大力支持下,2019年至今,已有6批次50多名医疗专家赴西藏开展大骨节病手术治疗。

在教育援藏领域,湖北先后选派169名教育干部人才、182名高校志愿者赴山南市支援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等8所学校;先后投入3.5亿多元,支持当地学校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功能以及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2016年起,山南市教育局(体育局)委托武汉西藏中学每年招收40名山南籍高一新生到校就读,该校连续1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100%。

更深领域、更大范围的务实合作,正在酝酿。

湖北省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正联合省直有关部门以及湖北省民营企业家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山南市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试点建设。

这是湖北首次,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眼下,湖北正从多领域多视角研究深化合作措施,进一步深化教育、医疗“组团式”援藏探索,充分发挥湖北医疗资源富集、教育大省优势,助力雪域高原编织民生幸福结。

不断延长区外就业服务链条

促进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

2021年入职黄石东楚集团,第二年就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来自山南市曲松县的阿旺坚参,早已爱上了在湖北的生活。

就业援藏,是湖北开展援藏工作的重心所在。

湖北省积极探索开展“鄂藏情”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工作,依托援藏工作队聚焦西藏籍毕业生人才结构,有针对性地协调供给优质岗位。2020年至今,已累计为西藏地区提供就业岗位6200多个。

供岗,并不是就业援藏的终点。湖北省顺着民心所盼延长服务链,推动山南市设立驻湖北就业援藏联络服务中心,在黄石、宜昌、襄阳等地建立就业援藏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帮助来鄂就业的藏族同胞更好地适应在湖北的生活。

就业援藏,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今年,湖北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组织首批曲松籍农牧民组团赴黄石就业。眼下,这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湖北省人社厅、湖北省政府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努力为藏族农牧民在湖北匹配更多岗位。

受湖北省就业援藏工作浓厚氛围的感染,藏族同胞斯朗·丹增曲培在武汉创办武汉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吸纳来自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0多个民族的同胞就业。

“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就业援藏工作已步入扩面提质的新阶段。”省援藏办相关负责人说,湖北将坚持把就业援藏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聚合多方合力、优化岗位供给、延长区外就业服务链条,让藏族同胞在湖北稳得下来、扎得下根,努力画好就业援藏的同心圆。

(商振华 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