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湖北建设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 北斗送我上青云 2024年04月28日

在北斗技术的加持下,华测首款手持扫描仪,每秒可以获取10万点的测距和测角数据信息。(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实习生 林柱斌 胡晓晗

银河如带,北斗如针。

千百年间,人类依赖北斗星的照耀,识别方向、判断季节、计算时间。而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中华智慧与宇宙浩渺成功连接,在智能驾驶、桥梁监测、交通管理、防灾减灾、智慧农业、公共安全等方面,绽放光彩。

作为湖北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北斗在湖北的规模应用正快速增长,一大批湖北科技企业奋力追“星”,北斗技术已成为湖北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

湖北“芯”精准“重塑时空”

清晨,江汉关钟楼的钟声悠然响起,穿越长江两岸,回荡在江城上空。

历经一个世纪的岁月沉淀,江汉关的钟声依旧铿锵有力。与百年前相比,如今的江汉关钟楼嵌入的是一颗中国“心”——接收北斗卫星信号的北斗授时单元,每天的计时误差不超过百亿分之三秒。

倚北斗,瞰星河。

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国之重器。依托这一技术,江汉关的钟声更显豪迈与自信。

著名原子钟专家、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梅刚华说,北斗的主要硬核功能是授时和定位。通俗而言,北斗可以告诉人们最精确的位置和时间,广泛用于电力、通信、交通、证券、防灾救灾、国防等领域。

为给北斗导航卫星装上更强大的“心脏”,梅刚华带领精密测量院星载铷钟研制团队潜心研发,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星载铷原子钟(简称“星载铷钟”),整体性能实现国际领先,湖北北斗“芯”为北斗三号系统的成功建设提供强大支持。

在需要精准授时、导航定位的重要场景中,“湖北造”北斗产品大显身手——

在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一颗红豆大小的硅体上集成百万字节的存储单元,实现每秒近千万次运算。这枚“启梦MXT2702”,是中国首颗40纳米量产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由该公司董事长韩绍伟带队研发,填补了湖北北斗产业“无芯”空白,斩获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在它的助力下,北斗精准定位可达“厘米级”。

孝汉应高速公路孝感西收费站,是湖北31座北斗授时收费站之一。北斗为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运输提供高度精确的时间同步服务,从而确保所有设备之间的通信和协作正常运行,支撑车路协同效益的有效发挥,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武汉是全国率先为共享单车使用北斗电子围栏技术的城市。”武汉北斗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余峰介绍,省内北斗产业链上的企业协同创新,为共享单车企业研发出北斗电子围栏技术。这一技术很快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帮助共享单车企业的止损率从20%降低到5%。

“北斗+”,从耀苍穹到伴身边

北斗距我们有多远?

从物理距离看,北斗卫星在远离地面3万多公里的高空;从心理距离看,武汉华测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华测”)总经理袁本银认为,北斗就在我们身边。

4月24日上午,在武汉华测车间,技术人员展示出一张图。图上,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工业园区一目了然。点住远处一座厂房放大,原本指甲盖大小的区域占据整个屏幕,厂房上的企业名称清晰可辨。

“这不是照片,而是北斗这个‘千里眼’拍下的三维实景地图,地图上的元素可以放大数十万倍。”袁本银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在北斗技术助力下,2024年,武汉华测将高精度RTK(实时动态)与激光雷达相结合,推出首款手持扫描仪“如是RS10”,开创全新的三维测量时代。传统的高精度RTK每秒只能测量1个点,获取厘米级的坐标;激光雷达通过激光扫描,每秒可以获取10万点的测距和测角数据信息。二者创新性组合后,可实现每秒测量10万个点的坐标,实现对真实物理世界的精准复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眼看到的所有物体的空间信息都可以被RS10记录下来。”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中午12时,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服务平台上显示,全省共有2583台农机正在进行插秧作业。一个农机主页上,无数痕迹点记录下这台农机的耕种轨迹。

“耕种结束,面积也同步计算出来,再不用人工测量,工作效率、准确度都大幅提高。”该服务平台由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地信科技研发部工作人员刘书伟指着武汉永旺智慧农场的农机主页介绍,通过在农机上安装北斗农机智能终端,应用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实时获取每台农机的位置信息、运动轨迹、传感器状态等数据,通过移动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省平台运算分析,最终在省平台上统一管理、集中调度。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北斗+智慧农业”“北斗+智能车机”“北斗+无人系统”“北斗+智慧船舶”……在湖北,北斗不仅是美好生活的“领航员”,更是产业转型“加速器”。“北斗+”正加速融入千行百业,既从全新角度审视传统产业,也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质生产力。

企查查数据显示,湖北北斗相关企业达2586家。一批湖北科创企业积极奔赴“星辰大海”:梦芯科技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已装载到安全监测设备中,守护湖北、湖南、广西、新疆、四川、重庆、内蒙古等地的水库、高速公路边坡、矿山;中南鹏力建设以宜昌为基点的海洋大数据信息化服务中心,所有岸基、海基站点集成北斗三代通信设备,“守护”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

截至2023年底,武汉市基于北斗的车联网测试道路突破3378公里,“车路协同”场景开发全国第一。长江干线2万余艘船舶已装上北斗智能终端,能为涉水用户提供实时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助力长江智慧航运建设。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服务平台上线5年来,已为近5万台农机装上“北斗心”,成功打造2家北斗智慧农场、18家北斗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基地。

谋“新”向“质”,问道北斗新航向

2020年6月,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北斗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湖北成为全国首个把北斗产业作为本省优势产业进行突破性发展的省份。

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湖北当仁不让。

作为亚洲测绘之都、国内北斗产业的最早发源地和产业应用聚集地之一,湖北优势凸显:有国际领先的基础研究,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排名全球第一;有国内顶级的领军人才,武汉大学为我国北斗领域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有全国一流的高能级平台,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0多个;有国内第一雁阵的产业集群,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北斗产业集聚地,在芯片研发等领域引领全国。

基于以上优势,湖北提出,到2025年,全省北斗产业总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占全国市场10%以上,将我省打造成为全球北斗高端人才集聚地、全国北斗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地和全国北斗产业发展高地。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湖北发力北斗产业——

聚焦芯片研发、核心软件开发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围绕交通、水利、农业、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开展北斗规模化应用,全力推进北斗核心技术攻关;

持续举办“北斗杯”全国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等专业赛事,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兴趣,让北斗知识普及深入人心;

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北斗产业基金群,设立人才股权激励基金,为北斗企业的高端人才提供股权激励融资,以金融活水滋润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总投资100亿元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二期)建设,引进培育更多北斗龙头企业,打造湖北北斗企业“航母”,为北斗产业集聚发展再提速。

逐梦浩瀚星空,建设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湖北正加速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