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军伟
阅读提要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在于“新”和“质”,主要强调创造新财富的新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质量标准。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塑造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支撑,是抢抓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新标准。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面向全球经济新趋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新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提出的新命题、标明的新航向。
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还是人类改造自然、塑造生产关系、重构资源配置方式、获取新型财富的一种持续创新能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在于“新”和“质”,主要强调创造新财富的新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质量标准。
一是生产要素新。从生产力系统的要素构成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将不同于以往。劳动者将由体能型的一般劳动力转向知识型、认知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劳动力,劳动资料将由机械设备为主的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智力资本、企业家资本、制度资本等多样性资本,劳动对象将由自然物、人造物等实体对象转向包含大数据、信息系统、区块链、虚拟世界等综合型对象。
二是生产动力新。新质生产力也是人类实践能力的最终结果,对实践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主导的生产力,这离不开以持续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驱动,全面创新生产过程、系统性变革生产工艺,实现由原来的重点领域创新转向全领域创新。根据这个视角,新质生产力虽然也遵循技术进步的重大突破推动生产力跃升这一人类历史进步的普遍规律,但在内容、范围、深度等方面与传统生产力有着实质性差异。只在某一个点、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领域创新,显然无法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
三是产出结果新。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人类创造新财富的新能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要创造更丰富、更多样的新财富。这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形成高效能的发展方式,区别于依靠大量物质要素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能源的传统生产方式,增加全体社会成员的幸福感;二是获得市场占有率与产品附加值的双上升,在持续提升产品销售收入规模的同时,更大幅度地提升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为持续自主创新、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获得基于无形资产的“智慧溢价”,在生产有形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形成更多世界领先的知名品牌、商标、知识产权,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让中国智慧惠及世界。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升华,又为中国经济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创新发展提炼了新命题。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航向,也是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铸造新动能。无论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还是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需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可以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找到了非常明确的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发展前沿技术、推进突破性创新,又要激发颠覆性技术和自主式创新,既要发掘新型生产要素,又要创造新型要素的组合。无论是宏观层面的高质量发展,还是微观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其核心新动能,都可以归因于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支撑。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哪个国家拥有了革命性的科学技术并掌握了新质生产力,哪个国家就更有可能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并拥有国家竞争优势。新质生产力,必然会激发具有世界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综合基础。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积累新型生产要素,激发新型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获取稳定可持续的国家竞争优势。
新质生产力,是抢抓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新标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企事业单位的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学习、大模型、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和海量的大数据生产要素,构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代表性新质生产力。消费领域中,虚拟产品的占比日益增加,使得新质生产力的表现方式呈现根本性变革。生产领域中,生产方式智能化与产品智能化构成了新质生产力变革的主要内容。各个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将突出地表现为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竞争。越早形成完善的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国家或地区,越有可能掌握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的标准话语权,也将收获更多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
大力发展“鄂版”新质生产力
湖北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着突出优势,也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挑战。在大力发展“鄂版”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需要找准“进”的发力点,具体可以概括为:明确两个关键,打造三个支持。
(一)明确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千方百计集聚新型劳动者队伍。要跳出思维惯性,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一般性劳动力、各类人才,更需要新质人才队伍,主要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家人才、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能够敏锐地发现新质生产对象的战略人才。
第二个关键点,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是动态发展的,与新质生产力对应的生产关系也必将是动态变化的。只想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不考虑相应的生产关系,这条路很难走通。对新质生产力而言,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的任何一种,很有可能是零散于不同行业部门、不同地方。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首先能够自由流动,然后在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以及必要的新型举国体制引导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营主体自主顺畅地流动、集聚,实现在全省区域内的最优配置。
(二)打造三个系统。
提供新型生产工具支持系统。从工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新型生产工具支持系统。当前,面向世界前沿领域提早布局,谋划变革性技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实力基础,是不容错过的重要历史机遇,更是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优势的先手棋。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围绕人才链布局资金链。但在四链融合过程中,需要有重点、有顺序。在技术创新层面,既需要补短板,更需要锻长板,既要应用转化专用性技术,更要重视通用性技术。
构筑有力的产业基础系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构筑完善的现代化产业载体,是当前实体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围绕新质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引导实体经济部门切实促进创新驱动主导产业发展,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应从传统的生产制造转向全面创新驱动,从研发设计开始,通过生产工艺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再到应用场景创新、组织架构创新,实现全领域创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不是摒弃传统产业,而是通过新技术和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能。
为企业主体创造良好的保障系统。在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壮大鄂籍、在鄂的企业家群体规模,助力湖北企业家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如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这一重大问题上,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湖北的优秀企业家和杰出科学家越来越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会拥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基础。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