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一路飞越山海间 十年热望向楚天 ——湖北日报大型跨国采访《“一带一路”行·一线踏访》全媒体系列报道回眸 2023年11月08日

2023年 10月19日 6版

2023年10月20日9版

2023年 10月25日 7版

湖北日报全媒报道组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湖北日报策划推出大型跨国采访《“一带一路”行》全媒体系列报道。

跨山越海,双向奔赴。9月19日,湖北日报头版刊发《“一带一路”行》大型全媒体采访报道启动的消息,拉开了该系列报道的序章。

该系列报道以整版图文配二维码、直播、视频、客户端专题等全媒体形式呈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分头前往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孟加拉国、波黑、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采访,从10月19日至10月30日,先后刊发了6个整版的深度报道,通过在一线的亲眼见证与实地走访,生动讲述湖北融入“一带一路”的奋进历程,以及湖北建设者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间的友好故事。

《“一带一路”行·一线踏访》大型全媒体采访报道的顺利完成,为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策划、跨国采访纪实、全媒体采编等积累了宝贵经验。

超前谋划 精选名单

把全媒体基因植入报道策划

今天的湖北,经济活跃度、开放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湖北建造”“湖北制造”“湖北设计”跨山越海、奔赴万里,开创合作共赢新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044亿元,同比增长31%,高出整体增速27个百分点。

早在2023年伊始,湖北日报便开始谋划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相关报道;6月,进入项目征集和筛选阶段,重点聚焦在鄂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沿线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在建或已建重点工程等;7月下旬,确定了《“一带一路”行·一线踏访》系列报道的最终名单——

在埃塞俄比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亚吉铁路,是中国在非洲的首条全产业链电气化铁路,由在鄂央企中铁十一局参建并维保。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投建的西里水泥厂,彻底结束了哈萨克斯坦消耗大量外汇购买油井水泥的历史。

在新加坡,卓尔智联与当地携手打造世界商品交易中心CIC,助力湖北数智科技走出去,建设全球领先数字贸易平台。

在波黑,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承建的波黑泛欧5C走廊高速公路第一标段项目,为建筑技术与管理进步输出“中建方案”。

在孟加拉国,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帕德玛大桥(铁路面)及其铁路连接线项目,点亮孟加拉国人民的“梦想之路”。

在印尼,由格林美主导的新能源原料项目,展现湖北民营企业“科技+智慧+绿色”的硬核实力。

6个项目,涵盖国企民企,项目地域分布均匀(非洲、东欧、中亚、南亚、东南亚),产业涉及面广(铁路、公路、大桥、工厂、数字平台),故事各有亮点。

在精选报道对象的基础上,全媒体基因也植入报道策划。在多次行前准备会上,编辑部强调:“备好全媒体设备,要勇敢出镜直播,尽可能多地拍摄音视频素材”。

同时,建立联合报道小组,通过组建微信群、建立素材库、确定对接人等形式,确定对接机制,让融媒体编辑从新闻策划之初就介入采访报道,以明确前方记者“干什么、说什么、拍什么、播什么、写什么”等问题,为后期在湖北日报客户端开设专题,实现新媒体图文、视频直播、VLOG等实时报道,以及网络专题、长图、H5等采访内容后期加工制作奠定了基础。

践行“四力” 勇闯“三关”

全面提升全媒体报道能力

《“一带一路”行》,落脚点在“行”。只有增强脚力,才能让新闻更具感染力;脚力够扎实,才能磨尖眼力、脑力和笔力。在全媒体语境下,如何在文字、摄影采访的基础上,做好视频报道,考验着记者的实操能力——

一是语言关。记者周三春到达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后,不顾6个小时的时差,立即投入采访。由于当地人以波斯尼亚语为主要语言,几乎都不懂英语和汉语,因此,每次采访前,周三春都要做足功课,提前反复沟通好问题,准备好背景资料,部分采访甚至需要两名翻译人员接力翻译才能完成。尽管困难重重,但在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建设的泛欧5C走廊高速路探访期间,周三春完成了长达100分钟的视频直播采访,将初秋的巴尔干半岛尽收眼底。

二是技术关。记者刘天纵在新加坡采访时,为积累音视频素材,对每一位接受采访的中外人员都进行全媒体采访,“笔记+音视频+记者出镜”成为采访标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音画不同步、杂音干扰等很多始料未及的突发状况。近一周的采访下来,记者才彻底“玩熟了”各类设备,真切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三是意志关。记者林晶为呈现埃塞俄比亚的真实生活环境,与中铁十一局项目部工作人员同吃同住,也理解了湖北建设者在国外的不易——面临着缺水、少电、洪水、干旱等问题。夜里,项目部房间吊顶上,老鼠来回奔跑,扰得人难以入睡。

记者左晨刚到哈萨克斯坦西里水泥厂时,由于不适应干燥气候和昼夜温差,晚上,嗓子疼得只能含着喉片才能入睡。为做好采访,左晨坚持适应下来,每天和项目部人员一起聊天、吃饭,融入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用记在采访本上,而全部记在了记者的脑海里。

途经5座机场、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奔波,记者张爱虎抵达印尼大K岛的青美邦公司时,当地白天下班时间已过。顾不上休息和进餐,张爱虎与青美邦工作人员一起商量次日直播的出镜人员、主要内容、行进线路、行进方式等细节,确保采访按计划时间有序推进。

全媒体时代,对传播速度提出了新要求。为让读者第一时间感受到《“一带一路”行》的精彩,9月19日起,湖北日报客户端开设专题,并于9月21日发布了首场直播《湖报记者在非洲!看亚吉铁路上的“中国标准”》。此后,保持每周一至两场直播的节奏,每场直播时长均超过40分钟,为读者带来最新鲜、最真实的现场。10月19日起,在报纸上推出系列整版报道,提升一线踏访报道的高度、深度与温度。

提炼标题 讲好故事

注重体现高度深度温度

踏访“一带一路”,记者们满载而归,精彩故事不胜枚举。哪些故事适合报纸呈现?哪些适合制作短视频?哪些适合新媒体转化?这些问题,考验着“中央厨房”的提炼与组织能力。

题好一半文,提炼标题是报道成功的第一步。

在报纸整版报道的大标题制作上,6个版面统一风格,在结合项目特点和当地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融入经典诗词元素,精心制作,提升报道的文字美感与审美体验。

一批有韵律、有美感的标题就此诞生——《有路相知无远近 遥隔万里亦为邻——行走非洲“繁荣之路”亚吉铁路》(2023年10月19日6版)、《首倡之地草色新 大漠萦牵故人情——在哈萨克斯坦见证西里水泥续写丝路新传奇》(2023年10月20日9版)、《星岛智联通世界 楚天云锦下南洋——在新加坡看湖北数字应用服务国际贸易》(2023年10月23日4版)、《大河浪涌架飞虹 多年期待今圆梦——在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感受交通巨变》(2023年10月24日5版)、《桥头堡上大道通 有朋乐自远方来——在波黑见证中企打通“高速出海口”》(2023年10月25日7版)、《帆挂潮头出海去 美在青山绿岛间——探访印度尼西亚大K岛鄂企绿色科技》(2023年10月30日4版)。

在小标题和核心故事提炼上,以“高度、深度与温度”为标尺,不仅表现“湖北建造”“湖北制造”“湖北设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注重讲述人的故事、民心相通的故事。

在亚吉铁路上,记者林晶采访到关于“MM”的有趣故事——中铁十一局中国师傅不会毫米的英语单词,就用“MM”替代,扳手、锤子、起子也都有了“阿姆哈拉语”昵称。

记者胡祎在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旁有新发现——昔日汽车、摩托车的下船路,变成了热闹的河边集市,并通过70岁的船主达瓦尔的视角,见证船从过去的交通工具,变成现在的旅游平台,揭示这座孟加拉“梦想之桥”的湖北贡献。

记者刘天纵在卓尔智联CIC新加坡总部采访之余,探访了新加坡现存唯一的大型中文书店——卓尔书店新加坡店,展现了华语文学在异国他乡的延续与连接。

记者左晨挖掘到“视中国人为恩人,视中国为福地”的哈萨克斯坦姑娘阿依达娜的故事——阿依达娜与丈夫在西里水泥公司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让爱与幸福洋溢在“一带一路”。

除了“爱在‘一带一路’”的温情故事,还有当地民众的肺腑之言,以及“高端访谈”等有高度有深度的故事。记者们采访了波黑“一带一路”建设与促进中心主任、波中友好协会会长博里奇,印尼工商会中国委员会副秘书长谢明纯,西里县第一副县长叶尔苏丹·阿曼泰,武汉理工大学跨文化交流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孟加拉籍学者加力布,劲升逻辑亚太区副总裁卢大源等相关权威人士,为报道提神鼓劲、画龙点睛。

这次来之不易的跨国采访成果丰硕。为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湖北日报还制作了适合脸书、推特等海外平台发布的全英文报道摘编,为共建“一带一路”传递湖北好声音。

(执笔:刘天纵 报道组成员:林晶 左晨 胡祎 周三春 张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