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蕴藏着深厚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
今起,湖北日报在理论版面开设《学习心得》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和党员领导干部等结合自身研究或工作实际,围绕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铿锵的话语、深情的表达中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谈体会、讲感悟、说思路,以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解读人:张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如果看不到甚至不愿承认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仍然想着过去的粗放型高速发展,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就跟不上形势了。用老的办法,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不会持久,相反会使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积累、激化,最后是总爆发。
——摘自《习近平著作选读》
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论从国内发展要求还是从世界发展态势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刻不容缓。
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论国内和国际条件都不支持,低成本时代已成为过去,高耗能高污染方式也决不允许,中低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因此,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
在过去,当中国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阶段,消费投资空间巨大、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劳动力比较充裕、成本也较低廉,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也相对较大,只要有成本优势,出口就能扩大,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也成为主要方式,总体上讲,经济发展处于粗放式高速状况。如今,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收入发展阶段,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并存,经济结构亟待优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具体来说,传统产业、房地产投资已经相对饱和,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也相当突出,人口和劳动力红利已不复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能源资源约束持续加大,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极大挑战,新的竞争优势还在形成之中。因此,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质量型差异化竞争成为新的要求。如果我们看不到甚至不愿意承认这些新的变化,仍然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就跟不上形势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绕不过去的历史使命,如果我们不能抓住时机进行战略性调整,就很难渡过这个关口,各种问题和矛盾就会积重难返,也势必会影响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弥补三年疫情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新挑战,各地正在全力以赴拼经济,争分夺秒谋发展。应该说,敢拼敢闯的进取精神值得肯定,但我们决不能简单回归到传统的粗放式发展老路上。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一些实事,既要让老百姓得实惠,更要为后人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结构性问题,彻底改变旧的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着力加快转换各级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中的关键是改革过去片面追求GDP的考核办法,放弃盲目单纯追求数量扩张模式,更加重视发展质量,重视结构优化,重视发展普惠性和包容性。
文字整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